【地评线】天府评论:乘“云”而上,善用“大思政课”育人育心育才

http://www.scol.com.cn(2024-5-13 11:07:4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婧蓝
作者:婧蓝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更加鲜明,思政课教师乐教善教、潜心育人的信心底气更足,广大青少年学生“四个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奋发昂扬,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才是战略性支撑。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善用“大思政课”,答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考卷”,关键在讲得鲜活、深刻,能够入心见行,达到育人育心育才的效果。信息化时代,善用“大思政课”育新人,坚持乘“云”而上,创新载体,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让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联系起来,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发挥立德树人、启智润心、培根铸魂的作用,努力培养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

  建设“大课堂”,以鲜活有趣的方式育人。青少年是“大思政课”的对象,要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就需要倾听“Z世代”的心声,顺势而为,搭建“云端课堂”,让理论宣讲突破时空距离,以更新颖、更鲜活、更有趣的方式育人。深入浅出的讲授、气氛活跃的课堂……2024年春季学期,全国200多所高校的100余万名学生齐聚“云端”,加入到清华大学“形势与政策”课学习中。新样态的“大课堂”,既打破“刻板印象”,也尊重个体差异、兴趣爱好和潜能,实现因材施教,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耳、入脑、入心。

  搭建“大平台”,以触动灵魂的形式育心。“大思政课”不能仅停留在“纸面上”,而应当具有穿透力、感染力、说服力,在启智润心的过程中,达到触动灵魂、涤荡心灵、统一思想的重要作用。“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代人影响下一代人,凸显了优秀思政课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乘“云”而上,搭建“大平台”,汇聚丰富素材和鲜活案例,善于用“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身边人、身边事作为“教材”,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引导青年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建好“大师资”,以学教共振模式育才。“经师易求,人师难得。” 善用“大思政课”育才,关键建好“大师资”,在教与学双向奔赴、同频共振中,为时代发展注入更多青春力量。“大先生”要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肩负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崇高使命,用心讲道理,悉心指导、精心栽培,让思政课堂热气腾腾、富有生命力,“新青年”要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用心悟道理,坚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善于把所学变所用,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善用乘“云”而上,打造更多思政“金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引导青少年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我们这一代人的应有贡献。(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编辑:盛飞
校对:刘宇男
责编:邓强
审核:任鸿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