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发展方式创新推进全面绿色转型

http://www.scol.com.cn(2024-4-1 9:58:25)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李晓燕
作者:李晓燕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新质生产力的“质优”很大程度就体现在绿色发展上,发展绿色生产力是经略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关键着力点。擦亮生产力的“绿色”标签,以夯实绿色基础为前提、以做强绿色动能为路径,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新技术和新要素的优化组合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其中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深化,是对“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统一的实践指引,更是对新质生产力与绿色生产力内在联系的深刻阐释。绿色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夯实绿色发展基础、澎湃绿色发展动能,必须在时间纵深中贯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始终,在地区横阔实践中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全局。

  新质生产力的“质优”很大程度就体现在绿色发展上,发展绿色生产力是经略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关键着力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活动的终极目标之一,促进二者的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站在这个高度,遵循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规律,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前提下,谋划经济社会发展,谋划新质生产力发展。“草木植成,国之富也。”一方面,财富之源根植于河湖环绕、山峦叠嶂、蓝绿相映、鸟语花香的优质生态本底。发展绿色生产力的首要前提是夯实绿色基础,以高品质生态环境和最优质生态产品支撑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财富之实来自追求绿色发展繁荣、绿色发展共富、绿色发展惠民,因此发展绿色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是激发强化绿色动能,以创新为第一动力、绿色为普遍形态,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全领域,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四川具备释放绿色动能、发展绿色生产力的独特优势。四川省地处长江上游、西南内陆,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是支撑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地区,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四川生态资源丰富、生态区位重要、上游责任重大,是重要水源涵养地和水源补给地,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具有形成绿色发展动能的绝对优势。四川是全国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水电、风电、光电、气电、煤电并举,具备产业体系最完整、技术最先进的清洁能源装备研发制造能力。四川拥有碳排放强度总体较低、水电资源丰富、森林蓄积量较多、碳汇潜力巨大等明显优势,在国家着力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大背景下,四川将成为全国碳交易市场最大的碳汇供给省,迎来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发展碳汇经济和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黄金期。四川拥有大熊猫国家公园和若尔盖国家公园两大国家名片,生物多样性得天独厚,力争建设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典范、环境教育生态体验展示样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先行区。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领域的多项战略部署汇聚四川,重大战略叠加和重大政策加力为四川激发绿色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力后劲。

  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就要擦亮生产力的“绿色”标签,以夯实绿色基础为前提、以做强绿色动能为路径,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新技术和新要素的优化组合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降低发展“含碳量”。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一方面,鼓励产业链上下游布局绿色低碳产业、贯彻绿色发展行动,数字赋能产业、行业、企业绿色低碳转型,鼓励市场主体运营绿色低碳信息网络平台。把握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等建设机遇,加快绿色技术研发创新。把握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机遇,把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贯穿绿色低碳转型各环节全流程,充分发挥数据对其他要素效率的倍增作用,打造数字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地区。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发展,有序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率先由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加大对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另一方面,优化清洁能源体系,加强清洁能源深度开发与清洁能源辅助装备发展。扎实推进风电基地、光伏发电基地、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建设,加快天然气、页岩气等勘探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农村生物质能,不断提高清洁能源占比。着力弥补能源阶段性短缺问题,包括完善水库电站季度调节能力,建立天然气的大型地下储气库和专业型地面储气库,支持鼓励能源装备企业与其他优势企业深化合作,为“水、风、光、气”互补的现代化电力系统提供有力保障。把握中国—东盟战略合作期,拓展清洁能源国际合作空间,积极融入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推动碳排放交易和绿色金融发展。碳排放交易是推动企业降碳升级、加速淘汰落后的高碳产能、实现碳排放双控的重要抓手,以碳金融为代表的绿色金融,可以引入期权、期货、远期、互换等金融衍生品,弥补配额现货交易的不足。一方面,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系统已开通开户功能,四川应适度降低配额上限,稳步提高碳排放基准线水平,扩大碳市场的重点行业覆盖范围,紧密依托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主动对接其他八家碳交易机构,大力推动碳排放交易。另一方面,可在全省范围内加大绿色信贷投放,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落地,推动碳排放等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此外,绿色电力交易市场作为仅次于碳交易的第二大环境权益交易市场,也应给予重视,推动绿色电力市场化交易,建立健全需求响应机制。

  以环境规制倒逼绿色生产。围绕生态、环境、资源,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保护体系;完善国土空间管控和主体功能区制度,健全绿色生产和消费的制度框架和政策导向,为自然守住有形和无形的安全边界和底线;构建环境污染监管制度和联防联治制度,健全生态系统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制度以及目标责任制度。畅通多主体参与现代环境治理的通道,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管理信息化系统,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系统规划、整体开发、融合发展把生态、气候、文化、农牧、矿产及清洁能源等优势资源转化为财富。全面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广落实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气候安全型“三型”产业,确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加快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建设,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效益。

  (作者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