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87问:如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http://www.scol.com.cn(2024-3-11 8:49:38)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万远英
作者:万远英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要把握历史主动,在满足人民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深邃的理论思考、更富有成效的实际行动,激发人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道德情操和审美享受,积极探索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实践路径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如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答

  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一方面,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所在。另一方面,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实践内容。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否充分满足人民精神需要是衡量社会是否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尺度。因此人民精神世界是否丰富构成一个社会发展水平的现代化刻度,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实践指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要把握历史主动,在满足人民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深邃的理论思考、更富有成效的实际行动,激发人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道德情操和审美享受,积极探索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实践路径。

  思想领航。“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人民精神世界中,思想理论具有精神奠基和方向统领作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激发了中华文化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为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提供了“指南针”。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理念,着力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鲜明品格。要加强理论武装。以习近平文化思想武装头脑,要深入把握其基本内涵,广泛阐释其理论意义,将其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到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全过程,使其充分发挥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实践价值。要创新传播方式。符合时代特征的传播方式能有效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力量、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只有不断创新传播方式、丰富传播手段,才能实现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使广大人民群众形成正确、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观,掌握自主、自觉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价值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人民既是现代化的主体也是精神世界的主体,而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指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深层的内核,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和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通过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蕴,系统阐释“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整体问题,从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凝聚实现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共识;从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内驱;从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扣紧人民群众的精神阀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促使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与精神、个人与集体之间的辩证关系,广泛凝聚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形成积极进取、团结奋斗的精神状态,将人民群众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转化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生动力。

  文化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的文化养料,也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世界的根脉。我们既要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又要不断在以文铸魂、以文润心上下更大功夫,发挥出以文化人的实效。一是坚持在“两个结合”中守正创新。“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于“两个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不能失了“魂”,更不能丢了“根”。通过“两个结合”不断推进“真理本土化”“传统时代化”,才能促进马克思主义同我国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相融通,开创出文化繁荣的新局面。二是全面挖掘中华文明宝库,如持续做好考古发掘和研究阐释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考古工作的重要意义,深化中华文明和中国历史的探源工程,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的挖掘和阐发,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与感召力。三是打造传统文化精品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蕴独特的思想理念和丰富的道德资源,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艺精品,不断滋养和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如推动三苏优良家风走进千家万户等,将群众身边的家庭美事、家风美德、家教美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激发人们建设家庭文明的内生动力。

  基础保障。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要,我们要增强公共文化建设能力,增强优质文化产品供给能力,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解决我国文化供给的结构性矛盾是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点难点,要把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担当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用心挖掘者、创新表达者、现代传播者,打造更多精品力作,使人民在领略文化之美中感悟心灵之美、向上之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供给。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高质量的精神食粮,努力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培厚人民内生精神力量生长土壤。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和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使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享受生活之美。营造风清气正的文艺生态。加强宣传教育和思想引领,用党的光辉历史启迪人民,用中华民族的宏伟目标激励人民,用火热的社会实践鼓舞人民,挖掘提取“四史”素材进行文艺创作,讲好革命红色故事、先进模范故事、新时代奋斗故事,激发全社会奋斗意志、必胜信念,使之转化为干事创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实际行动。同时,坚持党管互联网,不断提升网络内容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能力水平,不断增强网络内容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动力活力,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为文化供给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感谢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专家成员、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万远英作答)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