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评论:把信访当信任 让领导干部下访更有温度

http://www.scol.com.cn(2024-2-26 11:18:3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林伟
作者:林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2022年2月25日,《信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发布。《条例》明确规定:各级机关、单位领导干部应当阅办群众来信和网上信访、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定期下访,包案化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今年是《信访工作条例》发布两周年。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也是落实“四下基层”工作制度的有力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推动建立领导干部下访制度,坚持“四下基层”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为基层治理积累了丰富经验、提供了示范样本。来访群众是考官,信访案件是考题,群众满意是答案。准确把握《信访工作条例》中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好“四下基层”这个重要抓手,自觉践行信访接待下基层,变“上访”为“下访”,下访接待群众是考验领导干部能力和水平的大考场,也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必答题。

  把信访当信任念好干部下访的“真经”。社会深刻转型,改革不断深化,群众诉求内容日趋多元多样,信访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始终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执政的全过程。群众来信来访,就是有话想说、有事要办、有难求助,表达的虽然是自身利益诉求,但体现的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做好这种“信任的访问”、这种送上门的群众工作,检验的是当地党委、政府对群众利益的态度,考验的是执政理念、执政能力。变“上访”为“下访”,就是要走好群众路线,把下访的过程,作为勇于发现问题、勤于分析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过程,实打实地解决好群众身边问题,用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守护民心民利。

  将心比心悟透做好群众工作的“真谛”。群众工作因人而异,其中一条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将心比心”,这是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的基石,也是赢得群众信任和满意的基础。信访工作素有“天下第一烦”“第一难事”之称。为什么烦?为什么难?客观上,是因为群众反映的问题一时半会儿难以解决,而主观上,还有一些干部不愿意将心比心想办法解决的因素。如果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切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就能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解决好群众的合理诉求,舒缓信访群众的情绪,把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就不会把“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带着责任和感情融化群众信访“坚冰”。没有感情就没有责任,没有担当就没有落实。“带着责任”做好信访工作,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基础;“带着感情”下访接待群众,是做好信访工作最起码要求。只有对信访群众有真感情,对下访工作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才能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遇到的困难产生同情心,对群众的疾苦动真情,才能在“四下基层”的躬身实践中,把握下访工作的主动权,走进田间地头、街道小区,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下访工作,把《信访工作条例》落实得更好更优,使信访下乡有力度有温度,“走一路红一线、进一村红一片”,真正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一线,提升群众更足的获得感、增强群众更高的信任度。(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编辑:盛飞
校对:徐登林
责编:邓强
审核:赖永强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