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评论:深刻汲取“厦门实践”的思想伟力

http://www.scol.com.cn(2024-2-22 11:07:20)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张继
作者:张继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从亲自谋划、部署、推动筼筜湖综合治理,到要求厦门成为生态省建设排头兵;从寄予厦门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殷切嘱托,到赋予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使命……在厦门经济特区发展的每个重要阶段和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都把脉定向,为厦门树牢“生态立市”之志、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遵循。

  福建厦门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30多年来,厦门认真贯彻落实筼筜湖综合治理“20字方针”,探索出一条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促进人海和谐的生态文明实践路径。从一湖水,到一座城,浓缩着发展理念之变、发展方式之变,见证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一湖碧水映初心。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是每个人所渴望的,也是我们的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根基。1988年3月,面对污水横流、鱼虾绝迹的筼筜湖,习近平同志创造性提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20字方针,拉开了筼筜湖综合治理序幕。治理过程中主动回应“何时不再黑臭”的群众呼声,激发治理活力。在一湖碧水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以人民之心为心,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良苦用心。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人民至上,紧扣老百姓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的需求之变,始终以人民为中心,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民群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受益者,也是生态文明保护的行动者。各地各部门要调动和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汇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一以贯之见韧劲。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1988年,“综合治理筼筜湖”专题会议明确“20字方针”,至1999年,综合治理一期、二期工程完成;随即,以“清淤整治,截留新增污水”等为目标,三期工程接续推进;2009年到2016年,四期工程紧锣密鼓,实现“晴天污水不入湖”目标;2017年至今,旨在“控制雨天溢流污染,改善水动力,提升水生态系统和城市活力”的五期工程,稳步推进。36年来,厦门市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创新治理方法,治标更治本,筼筜湖综合治理实现了从点到面、从水下到岸上、从单一治理到联合共治的转变。对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不可能一蹴而就。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不能急功近利,要拿出久久为功的坚守与坚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文明保护与建设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

  一张蓝图显真功。生态环境治理涉及方方面面,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既要有前瞻性的谋划规划,也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更要有综合治理的真招与真功。依法治理是前提。在筼筜湖综合治理“20字方针”中,“依法治湖”居于首位。以法治理念、法治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厦门实践中一以贯之的鲜明特色。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才能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系统治理是关键。从湖到湾,从湾到海,从海域到流域,从流域到全域,显然,生态保护修复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牢固树立系统观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才能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科学治理是重点。科学治理,宜林则林,宜湿则湿,宜滩则滩,宜海则海。唯有注重科学规划,精准施策,才能让生态环境治理更加务实高效。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筼筜湖综合治理“20字方针”所蕴含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层面的深刻思想,经过36年的时间沉淀和实践检验,越发显现出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思想引领力和实践推动力。(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编辑:盛飞
校对:曾沧海
责编:邓强
审核:史册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