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评论:赓续中华文脉,凝聚同心筑梦的磅礴力量

http://www.scol.com.cn(2024-1-5 11:32:42)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丁恒情
作者:丁恒情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大漠孤烟、江南细雨,总让人思接千载、心驰神往;黄河九曲、长江奔流,总让人心潮澎湃、豪情满怀。”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度,传承着伟大的文明”,强调“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文脉弦歌不辍,文明生生不息。中华文明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轴上,写就光芒万丈的篇章。赓续中华文脉、传承文明薪火,我们实现民族复兴、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就拥有无比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无比强大的奋进力量。过去这一年,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沃土,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文化的“一池春水”被彻底激活,焕发出勃勃生机。今日之中国,“文博热”火爆、“文创风”劲吹、“诗词热”兴起,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日益高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力迸发,呈现“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生动景象。赓续中华文脉,唤起“我心归处是中华”的强大自信,中国人民在新征程上昂首阔步,志气高昂、骨气坚定、底气充足。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定向、守正创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立民族文化之根,铸民族精神之魂,拓文明发展之道,用真理力量激活古老文明,用文化之火照亮民族复兴之路。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尽显“中国式浪漫”,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深入实施,节目《简牍探中华》、电影《长安三万里》、纪录片《何以中国》等影视作品广受欢迎……新时代的中国,中华文脉在赓续传承中弘扬光大,中华文明日益彰显旺盛而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影响力,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加鲜亮。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山东曲阜,大型演出《金声玉振》尽显古风古韵;青海西宁,舞剧《河湟》融入了青海花儿、河湟皮影戏等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开“数字敦煌”网站,经典洞窟、壁画可随时在线观赏……如今,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逐渐活起来了,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表现形式和生命活力。当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让世界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当一件件巧夺天工的珍贵文物让外国观众连连惊叹,亿万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认同、自信与骄傲,正凝聚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复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赓续深入骨髓的文化基因,激扬澎湃血脉的中国力量,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站立在浸润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华大地上,拥有14亿多中国人民聚集的磅礴之力,手握科学真理,脚踏人间正道,沐浴文明辉光,我们信心十足、力量十足。迈向光明宏大的未来,坚定历史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我们必将书写复兴伟业新篇章、铸就中华文明新辉煌!(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编辑:盛飞
校对:李祺
责编:邓强
审核:赖永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