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走中国特色普惠金融发展道路

http://www.scol.com.cn(2023-11-13 8:58:02)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张栋浩 董青马
作者:张栋浩 董青马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国务院2015年印发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2023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近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又把普惠金融作为了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五篇大文章之一。

  坚持中国特色的普惠金融发展道路

  普惠金融是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内涵,也是金融支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普惠金融得到如此重视,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金融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价值取向,注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特别是要满足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

  经过多年创新实践,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瞩目成就。截至2022年末:

  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约49.3万亿元,创下新高;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59.7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6万亿元,近5年年均增速25%,远高于其他国家。

  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达1192亿元,位居全球第一,总计为1.67亿户次的农户提供风险保障5.46万亿元;大病保险覆盖12.2亿城乡居民,并创新推出了具有普惠性质的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也就是“惠民保”)和专属商业养老保险。

  创业板、科创板和新三板总市值达到19.18万亿元,区域性股权市场累计实现各类融资1.87万亿元。

  取得如此成就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坚持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普惠金融发展道路:

  将普惠金融根植于国家发展战略。从全面深化改革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实施乡村振兴、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到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个时期国家战略规划都提到了要发展普惠金融,这为普惠金融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和生命力,更是提供了国家战略性支撑保障。

  坚持地方特色、错位发展。2015年以来,我国立足金融支持脱贫、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乡村振兴、大都市加农业农村现代化等发展要求,先后在河南兰考、四川成都7省10市(县)建立了普惠金融改革先行区、试验区,不断提炼形成“中国经验”,为全国其他地区和世界普惠金融发展贡献智慧。

  尊重市场规律,秉持“约束与激励相结合”“发展与安全相结合”的原则,实施“激励相容”的金融监管。除了对金融机构设定普惠金融业务的量化考核要求以外,还对金融机构参与普惠金融予以货币政策、宏观审慎评估、风险资本定价、金融+发改委+工商+财税跨部门联动的正向激励。

  摆脱国外依赖微型金融模式发展普惠金融的路径桎梏,走一条包括大中小型、银行保险和资本市场在内的全体系金融机构共同推动的普惠金融发展道路。大型机构发挥“头雁”作用,中小机构扎根本地、坚守支农支小定位。截至2021年末,中小银行机构在涉农贷款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中占比超过60%,中小保险公司在农险保费中占比超过50%且承保了超过60%的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

  依托金融科技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新动力。传统金融机构依托金融科技突破时间空间限制,降低经营成本,扩大了业务覆盖范围与服务受众群体。第三方科技金融公司通过多维交易场景和海量客户信息,充分发挥自身“成本低、速度快、覆盖广”的优势,弥补了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短板。

  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的行动指南

  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中小微企业。我国中小微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专利发明、80%以上的城镇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满足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不仅可以提高中小微企业生存率、生产率和创新能力,而且有利于从税收、专利和就业等方面促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决定了发展是永恒主题、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依托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普惠金融应当坚持制度主义发展主线,兼顾福利主义发展理念,避免福利主义依赖,走出一条保本微利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制度主义符合商业金融机构的经营目标、有利于调动商业金融机构参与普惠金融的积极性和长期性,兼顾福利主义理念可以使金融体系更具包容性、从而在主观上更愿意提供普惠金融服务。

  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中小金融机构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依托资本实力雄厚、综合实力强、网点覆盖广等优势能够在普惠金融发展中发挥“头雁”作用;中小金融机构生于当地、长于当地,经营决策链条短、体制机制灵活,有着更多的软信息优势和品牌沉淀优势。但是,需要做好大型与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差异竞争、协同发展。否则,大型机构服务下沉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中小机构的发展空间,这将不利于普惠金融发展质量提升,也可能损害金融体系稳定性。

  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保险业具有风险保障、损失补偿和担保增信功能,特别是其可以在防灾减损、养老、医疗、公共卫生等方面提供事后损失赔付,发挥着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目前,我国保险业虽然在农业保险、大病保险等方面取得了瞩目成绩,但是整体上的普惠功能还相对有限,并集中表现在普惠保险业务占比低,截至2021年末,农业保险和出口信用保险总计在财产险保费中占比不足10%,商业长期照护险、税优健康险和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险总计在健康险保费中占比不足4%,专属商业养老保险2021年才推出。未来,不仅需要加快设计普惠保险统计指标监测体系,还需向保险业参与普惠金融提供更多的激励机制。

  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是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构成主体,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情况直接关乎着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健康高质量发展。从实践看,除了自身规模小难以抵抗外部风险冲击外,普惠金融业务并不是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形成的主要诱因,相反公司治理失效、业务集中度过高、脱离支农支小定位(即“垒大户”)造成了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暴露。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要坚持“一行一策”方针,综合利用合并重组、多元补充资本金、加强公司治理、妥善处置不良资产等方式。合并重组虽然可以快速整合资源、增强实力并在短期内化解风险,但是也对金融体系提出了新挑战。

  (作者分别系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教授,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教授、副院长)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