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十一国,我们看到了什么?

http://www.scol.com.cn(2023-10-18 8:27:45)  四川日报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四川日报记者
作者:四川日报记者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四川日报全媒体、四川国际传播中心17名记者兵分四组,在全球寻找丝路新故事——  

  2000多年前,一条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开辟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

  1000多年前,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开启了人类文明交融新时期。

  10年前,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赋予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精神和人文内涵。

  1个多月前,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丝路花正开·“一带一路”十周年全球调研行采访组从四川启程,在全球寻找丝路新故事。

  通陆联海,大道如砥。采访组循着这条从历史深处走来的路,深入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的11个国家,走访川企参与的特色项目,与各国政界、商界人士交流对话,向当地专家学者取经问道。聆听历史的回音,启示未来的征程。我们试图向您讲述:在这11国的土地上,我们看到了什么?

  我们看到了更紧密的伙伴关系

  川企“出海”领域更宽、合作更深、质量更高,在传统强项领域站稳脚跟,在高铁、汽车等新兴领域跑出加速度

  新西兰奥克兰,机场抵达通道的指示牌,只有两种文字:英文和中文。

  波兰华沙街头,中国品牌的手机手表满大街可见。“四川造”电视搭乘中欧班列而来,市场占有率不断增长。

  德国杜塞尔多夫国王大道,来自成都的女鞋,平均售价卖到3000欧元。

  阿联酋迪拜,世界最大的购物中心——迪拜购物中心里,盒马超市的一串葡萄卖到近千元人民币;海底捞火锅店,高峰期需要排队;自贡的扎染工艺品,摆进了柜台。

  老挝万象,蜜雪冰城的品牌形象“雪王”随处可见。中老铁路终点站旁的物贸集散中心,缀名为“四川西部陆海新通道”。……

  这些行走途中的掠影,让采访组记者看见中国品牌海外征战的成果,以及川企闯荡世界的收获。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拓展海外市场的脚步,愈发铿锵。

  成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2年,四川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规模从1535.3亿元扩大到3788.7亿元,年均增长10.9%。10年间,四川对共建国家进出口保持两位数的年均增速,高出同期全国对共建国家进出口平均增速3.9个百分点。

  四川省商务厅副厅长梁勇从另一个数据维度概括10年间的成果:截至目前,四川与229个国家(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走出去”企业超1300家,全省约30%的对外贸易、90%的对外承包工程布局在共建国家。

  从川企“出海”领域看,产品不断升级,边界不断拓宽——此次全球调研行,采访组记者见证了两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一个属于“四川造”汽车。9月上旬,在阿联酋迪拜,采访组记者见证140辆“四川造”汽车启动商用首发。总部位于宜宾的凯翼汽车,于2021年开启全球化战略,在马达加斯加率先破冰,如今又加速驶向中东市场。

  另一个属于“中国造”高铁。10月2日,随着列车呼啸而过,印尼迈入高铁时代。正在印尼采访的采访组记者,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作为中印尼两国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雅万高铁不仅是印尼和东南亚首条高铁,也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其中,四川产品、四川队伍、四川技术起到关键作用。全线3.8万吨铁路钢轨,代表全球最高、最严的技术标准,全部来自“四川造”;地质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二号隧道,由“川军”中国电建水电七局攻克;供电调度系统,由川企提供。

  这一路,采访组记者看到四川在传统强项领域站稳脚跟,以四川为主要班底的研究机构:中国-新西兰猕猴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从项目化走向平台化,结出新硕果;四川水电“王牌部队”跨越喜马拉雅山,开发模式在尼泊尔落地生根;孟加拉国达卡绕城高速公路,川企既是“承包商”,也是“投资商”。

  采访组记者更欣喜地看到,在高铁、汽车等新兴领域,开放合作之路势不可挡,四川以敏锐的眼光、务实的行动,驶上快车道,跑出加速度。

  从川企“出海”模式看,创新不断涌现,逐步迈向高质量——高质量体现在从注重规模向注重效益转变。意大利米兰,四川省外贸机械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在这里主营测量和削切工具。虽然在当地只有3名工作人员,却完成超过200亿元的订单。通过大数据技术创新,实现“四川制造+欧洲代工”生产模式。一条穿越阿联酋7个酋长国的铁路,沿线4个标段的货运设施由在川央企承建,合同总额约5亿美元。而在建设高峰期,中方也只有15名人员。“从既有的大土建、大基建项目走出来,将触角深入门槛更高、附加值更高的项目领域。”项目经理林令强说,他们依托阿联酋丰富的人力资源,大量聘用当地雇员,降低成本,提升效益。

  高质量体现在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出海”升级。在老挝万象,由老中铁路有限公司、四川省港投集团和在川央企中铁二局携手共建的万象北物贸集散中心,正在加紧打造;在苏伊士运河上,四川路桥集团与成都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联合体,承建的全球跨度最大双翼平旋双线铁路桥已基本完工。

  从对外合作效果看,多元互动格局逐步构建——

  行走在埃及、孟加拉国等国的大学校园,中文是热门专业,中国人是受欢迎的练习口语对象。对外合作逐步构建起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夯实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民意基础。教育交流合作方面,过去10年间,我省依托共建“一带一路”,创办四川海外孔子学院11所,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实施“留学四川”计划,打造四川省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在川高校接受共建国家留学生超1万名。

  人文交流合作方面,自贡彩灯先后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占据92%的国际灯展市场份额。

  卫生健康合作方面,四川向莫桑比克等5个葡萄牙语国家派遣援外医疗队,是全国承派国家数量最多的省份;与西班牙、阿根廷等国家共建“天府云医·海外惠侨远程医疗站”4个,在捷克、阿联酋等国家建成中医药海外中心8个。

  我们看到了摸得着的机遇

  通道的机遇、转型的机遇、发展的机遇……用好这些全新的机遇,还有广阔的、乘数级增长空间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调研行进中,采访组记者感受到热气腾腾的商机、生机勃勃的未来。站在十周年这一新的起点,有哪些全新的机遇在招手?通道的机遇,值得更用心去布局。

  从空中和陆地两条线,采访组一路寻找中欧班列和中老铁路的印迹。成都、北京、柏林、华沙,经过两次转机,从华沙再改乘火车,我们抵达中欧班列的终点站:波兰罗兹。在罗兹的工厂,生产线平均每5秒就有一台电视机下线。中欧班列无缝串联中国、波兰两端工厂供应链。过去几年,波兰工厂有五成比例的整机零部件由成都工厂生产并发运,今年已实现100%“四川造”。

  成都飞昆明,从昆明南站搭乘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经过9小时旅程,期间两次出境、入境检查,我们抵达中老铁路的终点站:老挝万象南站。循着中老铁路,已有四川企业来到万象建立木薯种植基地,邀请当地农户种植,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成熟后再收购运回国内。

  “随着中国西部成为中欧班列、中老铁路等国际班列的主要始发点,西部大开发与国际大通道相关联,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出现‘双循环’的全面互动。”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说。

  多位采访对象均表示,用好中欧班列、中老铁路这两条重要通道,将发掘更多机遇。

  波兰投资贸易局驻华办事处中国区首席代表尤德良认为,中欧班列不仅是一条物流通道,它将带动沿线相关产业上下游发展,“让通道的‘双向性’更强,具备更强的可持续性;让产业的‘互动性’更强,不断围绕通道做加法。”尤德良说,中欧班列的效用还应有乘数级增长空间。

  老挝商会副会长万通·斯特坤赞同这一观点。在他看来,发挥好中老铁路的价值,对中老两国都是重大机遇。而以中欧班列、中老铁路等为纽带,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相互激荡,中国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超大规模市场和产业链供应链优势持续释放,也将为世界创造更多需求、带来更多机遇。转型的机遇,值得更积极去抢抓。

  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步深化,这在共建国家形成全新的广阔机遇。

  采访组记者在阿联酋看到,全球已并网单体容量最大的光伏电站已在阿布扎比投产;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加速驶向中东,抢占电车替代油车的历史机遇。川企,也在这辆快车上。外贸“新三样”(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风靡海外。今年前8月,四川“新三样”产品出口额达109.5亿元,同比增长61.3%。

  四川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基础雄厚,发展势头强劲。如何发挥这些优势,助力共建国家绿色低碳转型,是未来“出海”的方向。数字丝绸之路成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引擎。多位受访专家表示,未来数字丝绸之路在数字基础设施、智慧制造、智慧城市建设、跨境电商、数字文娱多个领域存在持续发展机遇。

  发展的机遇,值得更深入去挖掘。

  作为新型全球化合作平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共建国家提供了发展机遇。调研行采访组行走的孟加拉国、印尼、埃及等国,都具有人口多、发展迅速,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的特点,川企可以充分发挥基建优势,在帮助这些国家的发展中实现共赢。

  在发达国家,也有“发展”空间。作为欧洲经济领头羊的德国,消费实力强,工业水平高。但采访组记者的手机上,鲜少出现5G字符,网络也经常不在线。老牌工业强国在5G等新技术领域还有进一步“加速”空间,我们似乎又看见了一条四川高新技术企业“闯”欧洲的新路。

  面向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在绿色、创新、数字等新合作领域探索中,还将持续向新而行。

  我们看到了通向繁荣的未来

  陆海相连,物畅人通。它形成了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沿着历史长河将流向令人憧憬的远方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来,越来越多的共建国家同中国双向奔赴,携手开启合作新篇章。而地处中国内陆的四川,又将以怎样的姿态再启新程?

  此次全球调研行,记者一路走一路取经,各方共识汇聚成三个关键词:合作、专业、智慧。这三个关键词,也是当前川企“出海”所面临挑战的集中体现。

  共识之一,不要“内卷”,要“合作”。

  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出海寻求市场和发展机会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走访中,有不少企业提到,当地最“卷”的是中国企业:为拿下项目,有些企业不惜恶意降价,低价中标;还有企业将“预付款买货”变“垫款买货”,资金风险变大。大家一致认为,“内卷”做不大市场蛋糕,合作才能共赢。一些合作探索具有探路意义,例如在川央企水电五局与印度排名第一的工程公司合作,联手在第三国阿联酋开拓市场。意中交流协会主席、意大利四川总商会会长朱裕华也建议,中意一起开拓共建“一带一路”新市场、新空间,比在欧洲争夺成熟度极高的本土市场要容易得多。

  共识之二,不要“外行”,要“内行”。

  川企“出海”,过去常常是在国内怎么干出去也怎么干,唯一不同的是配了翻译。如今情况有所改观,但专业化程度仍然是川企“走出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不同国别的情况千差万别,例如新西兰对规制要求高,合规成本也高,外国产品要打入新西兰市场极为困难;欧洲的消费者口味非常挑剔,成都女鞋既要坚持“做自己”,又要做到与国际时尚相结合,才能稳住脚跟。知己知彼,善用所长。在专业化这条路上,川企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共识之三,不要“蛮力”,要“巧力”。

  借水行舟,事半功倍,“走出去”需要智慧。在新加坡,川企新希望集团的布局不仅有实体工厂,还建立了海外发展总部。以新加坡为平台,深耕亚洲区域,拓展欧洲和非洲市场。采访组记者在迪拜商会采访时发现,长三角地区跟商会合作搭建创新平台,借力商会遍布全球的网络,帮助企业更快“出海”。带着内陆腹地对于开放前沿的无限想象,我们即将开启“一带一路”下一个十年。

  它承载着普通人的期待。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羊毛制品店老板潘迪跟着“一带一路”来到成都参加西博会,几天时间卖出了7万多元的商品。他期待,让更多尼泊尔特色小商品“闯”进中国大市场。印尼雅加达,长虹工厂22岁的员工阿里正忙碌地准备自己的婚礼。他期盼,能一直有这份稳定的收入,扛起养家的责任。新希望六和在埃及的第一座工厂里,34岁的穆罕默德·拉马丹带着村里40多名同乡来工厂打工。他期望,工厂可以带动更多当地人就业。

  它承载着企业家的期待。日前,四川日报全媒体联合四川省统计局社会经济调查中心,对100家川企进行共建“一带一路”海外市场开拓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家们对开拓海外市场意愿强烈,希望得到政府部门更多的牵线搭桥、信息提供和相关培训。

  它承载着社会各界的期待。恢复航线,加大投资,拓宽合作领域,更加融入本地……关于未来,社会各界以奋进的姿态再启新程。

  跨越国界、时空和不同发展阶段,连接陆地与海洋,共建“一带一路”,正在续写一个个携手发展的新故事。它形成了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沿着历史长河将流向令人憧憬的远方。

  策 划 李 鹏 方小虎

  统 筹 钟 莉 刘志刚 胡 敏 王代林 刘 莉 何 涛 胡 然

  版式设计 朱 濉

  责任编辑 钟 卉 朱 玲 李 刚 段玉清

  编 辑 戚 瑛 余义勇 詹 萍 李淑景

  版式编辑 陈琳琳 蒋可欣 段意茜

  本版撰文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忆 王眉灵 陈碧红 付真卿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