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评论:发挥以工代赈的政策“滴灌”作用

http://www.scol.com.cn(2023-8-25 10:58:0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李萍
作者:李萍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专门通知,部署有关省份在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全力支持受灾地区统筹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以工代赈是一项扶持政策,如何用好用活这个扶持政策,是对受灾地区的一种考验。各地要结合实际,打好以工代赈“组合拳”,为灾后恢复重建注入强劲动力。

  注重精准“滴灌”。作为一项扶持政策,无论从资金使用,还是用工方式等,都要有严格的监管。各地要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灾后恢复重建的信心与动力,通过以工代赈增加受灾群众的收入,稳定生产生活秩序。要做到精准摸排,精准施策,不能搞“大水漫灌”,不能笼统地把所有受灾群众都纳入以工代赈,而是要重点向脱贫群众和其他低收入人口倾斜。把以工代赈资金用到“刀刃上”,用在最需要扶持和帮助的受灾群众与低收入家庭上,不能因为自然灾害而让群众致贫、返贫,要发挥以工代赈对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拓展作用。在实施该项政策时,要深入受灾群众进行全面摸排,建立对应的以工代赈名单与台账,尽可能吸纳受灾群众参与各类灾后恢复重建工程项目建设,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保障和提升受灾群众的生活质量。

  注重激励带动。用好用活以工代赈政策,要发挥政策支撑作用,也要发挥政策的引领带动作用。要依托以工代赈项目建设积极开展以工代训,提升受灾群众就业技能。如果只是提供一些普通岗位,解决受灾群众眼前的燃眉之急,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受灾群众的增收致富问题。在以工代赈过程中,注重提升受灾群众的就业技能,让他们拥有一技之长,即便是以工代赈结束之后,也能够增加就业机会,更有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对此,要结合受灾群众实际,科学合理安排公益性岗位,最大限度发挥受灾群众的内生动力,增强他们重建美好家园的信心与力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受灾群众实现增收致富的技能,让他们掌握一项基本的就业技术,增收致富才有根本保障。

  注重统筹结合。以工代赈是一项单独的扶持政策,但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发挥政策的集成作用,注重统筹结合,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的活力。要把以工代赈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结合起来,筑牢民生保障底线,确保受灾群众生产生活不受到影响。要把以工代赈与促进就业结合起来,今年上半年,各地通过在相关建设领域实施以工代赈,已累计吸纳群众务工就业达120余万人,发放劳务报酬140亿元,人均增收1.1万余元,有效拓宽了农村低收入群体和城乡就业困难劳动力就近就业渠道。要把以工代赈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一手抓灾后恢复重建,一手抓乡村振兴,调动和激发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坚持把以工代赈项目作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杠杆”,在项目建设中把“工”用起来,让“赈”发挥出来。要把以工代赈与维护群众利益结合起来,各地要督促指导项目实施单位扎实做好务工组织和劳务报酬发放等各项工作,实现救灾与增收无缝衔接、扶志与扶智有机结合。

  以工代赈只是一种方式和手段,各地要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发挥以工代赈的政策撬动作用,激励广大受灾群众和低收入群体增强砥砺奋斗的自信心,为重建美好家园注入澎湃动力。(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编辑:盛飞
校对:曾沧海
责编:邓强
审核:赖永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