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区域发展的“含绿量”

http://www.scol.com.cn(2023-7-3 8:50:55)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罗彬 陈明扬 向柳
作者:罗彬 陈明扬 向柳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绿色发展是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的延伸和拓展,是21世纪引领人类未来的主导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也是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内在要求,主要涵盖绿色低碳产业培育、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生活方式普及。作为经济大省,四川应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新发展格局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战略机遇,乘势提升区域发展的“含绿量”。

  国际分工调整和产业转移为绿色发展创造了契机。从国际看,百年变局下的国际分工体系加速演变,主要发达经济体陆续推出“工业4.0”“高价值制造”等战略,谋求或巩固在绿色发展领域对全球价值链产业链的主导地位,试图依托新技术、新产业建构新的全球价值链。从国内看,随着比较优势的演化改变,沿海发达地区积极开辟新赛道新领域、布局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内绿色低碳产业加速梯次转移和竞争重塑,区域绿色发展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

  走好区域绿色发展之路,首先应瞄定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绿色化发展”方向,突破思维局限,顺应时代潮流,发挥比较优势,抢抓战略机遇,以绿色低碳产业培育、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统筹兼顾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绿色生活方式普及,厚植绿色本底,增强区域可持续、包容性、普惠性发展潜力。

  加强战略规划引领和政策扶持。将绿色发展理念和要求全面系统融入区域发展整体布局,差异化制定绿色发展战略规划,前瞻性谋划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成长型产业和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等支撑性基础设施,驰而不息培育绿色发展动能、聚集绿色发展要素、打造绿色示范场景。同时,针对绿色发展需求和短板堵点,从产业配套、资金撬动、用地流转、用能保障、创新服务等方面制定实施有效管用的支持政策,优化约束性指标和能源资源要素的时空配置,持续优化绿色营商环境和绿色消费环境,持续释放绿色投融资和绿色消费需求。

  探索差异化定位和发展路径。结合区域政策环境、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科创条件、资金招引、资源禀赋等特点,拓展传统优势、潜在成长领域绿色发展空间;同时积极融入新技术变革和产业革命,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探索错位发展、协同发展路径,避免低效投资、重复建设和产业雷同,坚决不搞“百城一业”“千企一态”。加强区域内和跨区域资源优化配置、要素协同联动和产业配套融合,依托优势产区、省级新区和特色城镇聚力培育一批绿色低碳产业园区、生态圈和聚集带,形成良性互动、分工合理、特色鲜明的绿色发展体系。

  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坚持开放、合作、韧性原则,跳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发展模式限制,用活国内、国外资源,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创造条件促进要素资源向区域畅通有序流动,增强绿色低碳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在前端,统筹发展与安全,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原料、产业或管理经验,加强区域内战略性资源开发和就近转化,既做“从1到100”量变性发展,也要“从0到1”的开拓性发展;在后端,引导和推动绿色技术、绿色产品、绿色服务对外输出和贸易,不断提升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

  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公众、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在推动绿色发展、营造绿色环境中发挥着不可或缺作用。应将民生改善作为绿色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引导公众践行绿色生活、绿色出行、绿色办公、绿色消费,筑牢绿色发展的群众基础。强化国有企业、公共机构带头示范作用,布局绿色产业、绿色投资和绿色设施。发挥头部企业作用,按照全生命周期理念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深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企业的创新潜力,打造绿色技术创新型企业和平台矩阵。做大绿色低碳服务业,聚集培育绿色金融、绿色评价、绿色认证、绿色会展、绿色运维、绿色改造等市场化服务主体。

  (作者单位: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天府永兴实验室)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