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的历史演进和时代弘扬

http://www.scol.com.cn(2023-3-6 10:07:38)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余华 李兴悦
作者:余华 李兴悦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雷锋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化表达。新时代雷锋精神具备以下内涵: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心系集体、家国的大爱胸怀;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忘我精神;勤奋钻研开拓创新的进取锐气等

  □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为沈阳部队某部因公牺牲的英雄战士雷锋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人民日报》发表,此后每年3月5日成为学习雷锋纪念日。60年来,雷锋平凡而伟大的事迹家喻户晓,雷锋精神影响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雷锋精神被纳入其中。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60年来学雷锋活动的显著成效,深刻阐明雷锋精神的永恒价值,对新征程上更好弘扬雷锋精神提出明确要求。

  跨越时空

  雷锋精神脱胎于新中国建设的困难时期。雷锋作为一名普通战士,“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随时随地以春风般的温暖关心人、帮助人,炽热、无私地为身边的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奉献爱心。雷锋因公殉职后,其言行和事迹体现的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和崇高品质经概括、凝炼而成雷锋精神,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得以不断丰富,并为不同时期的人们所敬仰和追求。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名字命名、通过雷锋言行事迹表现出来的,以雷锋的先进思想、高尚品德和崇高追求为基本内涵的一种伟大精神。毛泽东在解释“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时,强调“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就阐释了雷锋精神的本质,明确了学雷锋活动的方向和具体要求。刘少奇将雷锋精神概括为“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周恩来将雷锋精神归纳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邓小平题词“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由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积极倡导,20世纪60年代雷锋日记和雷锋先进事迹得以广泛、持续地宣传报道,从军队到全国各行各业蓬勃兴起学雷锋的热潮。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人们思想观念日益多元,时而有人对雷锋精神提出质疑,或是说时代变了,雷锋精神“不时髦”,已然过时;或是认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雷锋精神违背人性,无法实现;或者捕风捉影地怀疑雷锋事迹的真实性……直面诸多对雷锋精神缺乏依据、有失偏颇的误读,胡乔木在纪念向雷锋同志学习20周年大会上,作了题为《做八十年代的新雷锋》的讲话,提出雷锋精神“已经成为雷锋和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崇高思想和优秀品质的结晶,已经成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发展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的象征。”说明雷锋精神不只是雷锋个人的精神品质,已是众多优秀共产党员群像的集中体现,雷锋精神已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抓手。1990年10月,江泽民强调: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1993年3月,胡锦涛将雷锋精神概括为: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艰苦奋斗,勤俭创业;发扬“钉子”精神,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立足本职,忠于职守五方面内容。这进一步推动雷锋精神扎根群众。雷锋精神以立足岗位奉献和志愿服务的形式传承和延伸,学习雷锋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201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在《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中将雷锋精神的内涵概括为五个方面: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这实际上是对改革开放时期雷锋精神的发展和升华作了全面的总结和阐释,有助于社会各界对雷锋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时代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雷锋等英模人物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时隔一年,他又指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这两次重要论述赋予了雷锋精神新元素和新特征,我们亦可从两个层面厘清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笔者认为,从感性上看,雷锋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化表达。雷锋精神高度契合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与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价值观,与社会层面的平等、公正亦具有清晰的连接路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极为接地气的方式鲜活生动地呈现。从理性上看,新时代雷锋精神具备以下内涵:一是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雷锋在日记中写道:“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我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雷锋的一言一行证明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是高度统一的。新时代,面对多元意识形态的冲击和国内外严峻形势的挑战,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成为雷锋精神时代内涵的核心要义。二是心系集体、家国的大爱胸怀。雷锋认为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如细胞跟身体一样相互依存,并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为毕生追求。当谈到“人为什么而活”,雷锋说:“我觉得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正是这种无限利他的大爱胸怀,让雷锋迅速成长为一个有利于国家、集体和人民的人。我们要正确处理小我与大我之间的关系,自觉将个人的小我融入到祖国、民族和人民的大我中去,生动诠释新时代雷锋精神的旺盛生命力。三是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忘我精神。雷锋始终用其实际行动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在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可以实现的,需要一批又一批的秉承雷锋人生信条、具有忘我精神的无私奉献者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四是勤奋钻研开拓创新的进取锐气。雷锋在日记中写道,“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中,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善于钻”,在工作中要“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钉子精神”“螺丝钉精神”全面体现在雷锋的学习和工作中,帮助他刻苦钻研理论知识和工作技能,持续充实、“保养”自己的思想和头脑,使自己不断取得进步,感到幸福快乐。雷锋精神所蕴含的勤奋钻研开拓创新的进取锐气,成为新时代破解很多人信奉的躺平、摆烂等不良风气的一剂良药。

  传承弘扬

  60年岁月洗礼,雷锋精神历久弥新。时光荏苒,雷锋精神在一代代中华儿女之间接力传递。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高度重视,2014年3月,他在给“郭明义爱心团队”回信时,鼓励他们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向上向善,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感受善的力量,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可以说,雷锋精神为新时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提供精神支持。不仅如此,雷锋精神必将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永远和群众牢牢地站在一起”,成为他们自我革命的精神旗帜。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新征程上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应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党员干部模范带头,做雷锋精神的自觉践行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应该为全社会学雷锋、树新风作出榜样,让学习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蔚然成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员要学在前面、做在前面,以雷锋及不同时期的雷锋式先进人物为榜样,用实际行动给人民群众做表率,领导干部更要以“其身正,不令而行”带动人民群众自觉践行雷锋精神。二是以志愿服务为抓手,在各行各业大力弘扬雷锋精神。“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志愿服务是新时代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的典型形式,积极引导志愿者深入乡村社区、走进千家万户,扶贫济困、扶弱助残、关爱他人。同时,学雷锋活动在各行各业应融入日常、化作经常,以雷锋精神来激励各行各业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的人们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三是大中小学一体化教育,让学习雷锋精神在青少年中蔚然成风。各级各类学校不能只是千篇一律地开展形式单一、不问成效的学雷锋活动,大中小学不同学段要增强雷锋精神教育的针对性、连贯性、渐进性。小学阶段重在通过讲述雷锋生平事迹和助人为乐的感人故事以引起小学生的情感共鸣;初中阶段重在引导学生感知雷锋精神的发展脉络和时代内涵,在参与中真切体验雷锋精神;高中阶段重在讲析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鼓励学生“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大学阶段重固本培元、守正创新,澄清误读和偏见,激励大学生增强使命担当,争做学雷锋的先锋。四是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进雷锋精神的国际传扬。60年来,雷锋精神早已超越了地域和国界,成为世界人民普遍接受的文化标识和助人为乐、敬业奉献的代名词,在世界许多地方播撒爱心和温暖。新时代我们更应该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雷锋精神在世界更多国家、地区传播和践行,为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而努力。

  (执笔:余华,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李兴悦,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