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评论:振兴乡村产业须琢磨透“土特产”3个字

http://www.scol.com.cn(2023-3-20 11:25:52)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贾合祥
作者:贾合祥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文章指出,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土”讲的是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乡土资源是一门科学,需要认真研究利用。同是一片土地,种粮、种菜、养殖、放牧、植树,还是其它,必须因地因时而宜。同时,要放大视野看待乡土资源,善于分析新的市场环境、新的技术条件,用好新的营销手段,注重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农村生态新价值,如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休闲观光等。只有把一方乡土资源融入市场大环境,它的最大价值才能显现。“土”,可谓产业振兴的基础,利用好乡土资源,做强做好乡土产业,实现乡村振兴就有保障。

  “特”讲的是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如今,越来越多的农产品拥有显著的地理标志,如柞水木耳、大同黄花、潜江小龙虾等,深受消费者喜欢,也有力地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百姓致富。杂粮杂豆、蔬菜瓜果、茶叶蚕桑、花卉苗木、中药材和特色养殖,各地都有自己特色的产品。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特”,就是一种优势,重在跳出本地看本地,善于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新路子,让产业不断提档升级,把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给农民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是乡村特色产业的振兴路径,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

  “产”讲的是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产业振兴,则乡村兴。每一个小小特色产品的背后,都有着一条产业链,只有不断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形成一定规模,才能让农民从中获得更多的收益。为此,在纵向上,贯通生产、加工、销售,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在横向上,融合农业、文化、旅游,加快发展面向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现代乡村服务业。产业振兴必须植根农村,更要跳出农村,追求产业集群化,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以此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小小“土特产”,3个字皆文章,事关农民增收,美好生活。产业振兴,更关系到农民就业与收入,农村生机与活力。小小“土特产”,3个字相辅相成,形成了一篇乡村振兴的大文章,与“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琢磨透“土特产”3个字,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努力把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转化为产品和产业优势。这样,才能让产业发展各具特色,让农民腰包不断鼓起来,夯实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编辑:盛飞
校对:罗玉龙
责编:邓强
审核:任鸿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