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评论:读懂“一号文件”深意,点燃乡村振兴动力“引擎”

http://www.scol.com.cn(2023-2-21 14:21:2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余阳
作者:余阳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发布的首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文件指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筑牢产业“压舱石”,为乡村振兴铺好品牌“特色路”。中国有广袤的农村,各地的产业发展生机勃勃,农民的生活更加富足。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一些地区的产业发展基础还不厚实,产业发展后劲还不是很强,要抓好特色产业发展。各地不仅要有产业发展的“金点子”,而且要强化产业资金“钱袋子”的支持,更要有广大农民群众广泛地参与。为此,地方政府要抓好品牌建设,大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创响一批“土字号”特色产品品牌,支持红色旅游专列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旅游,以文化铸旅游之魂,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坚持质量兴农,对农产品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锁定目标消费群体,培养消费者的品牌认同感和忠诚度,这样才能走出属于当地乡村发展的特色之路。

  锻造人才“主力军”,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引擎”。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核心是人才。从目前看,农村人才队伍存在老化、弱化和退化“三化”现象,乡村实用人才偏少,文化程度不高。为此,要建立刚柔并济的引才机制,畅通选才渠道,精准引进一批发展急需、群众所盼、有真材实料的“三农”工作优秀人才,培养“土专家”,造就“田秀才”,聚集能工巧匠,打造一批不愿走、留得住的乡村人才队伍。同时,要全面激活驻村干部队伍活力,健全乡村人才作用发挥机制,不断探索乡村人才产业协同发展模式,激励人才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扎根乡村奉献,以人才振兴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用好科学“指南针”,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翅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乡村振兴离不开科技支撑。乡村产业发展,科技日益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近年来,从工厂化育秧绿意盎然,到无人驾驶插秧机精准作业,从植保无人机凌空飞降,到无人收割机来回驰骋……一系列新技术、新模式、新成效反复证明,科技已成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为此,各地要最大限度减轻劳动强度,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效益,加快从会种地向“慧种田”、能种地到种好地转变,让科技为乡村振兴赋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引领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新活力,让高质量发展插上“智慧”的翅膀。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促进乡村振兴,我们既要有只争朝夕的干劲。也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历史耐心,锚定农业强国目标,乘着乡村振兴东风,大力发展富民产业,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编辑:盛飞
校对:曾沧海
责编:邓强
审核:史册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