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正式成为区域重大战略的新机遇

http://www.scol.com.cn(2023-1-9 9:21:02)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张伟
作者:张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以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报告对区域协调发展这个治国理政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赋予了全新内涵,构建起国土空间治理的完整体系。研究其理、深悟其新、把握其重,至少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首次将区域协调发展重点概括为四大战略,即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二是报告提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说明我们党把握全球城市发展历史进程,顺应城镇化发展规律,推动城镇化空间格局以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为主要动力支撑,构建完善协调的新型城镇化体系,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开始步入到成熟、完善、提高的新阶段;三是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正式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区域重大战略,报告关于这一战略的提法和摆布的位置,与以往文件有明显不同。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决策部署以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先后被列入“十四五”规划建议的“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板块,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板块以及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板块中,而区域重大战略只包括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长三角、黄河流域等。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长三角、黄河流域一起作为区域重大战略进行部署,且与雄安新区建设并列提出,进一步彰显了这一重大战略在国家发展全局、区域协调大局、新发展格局中的突出位置。

  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事关川渝发展大局,特别是双城经济圈战略位势的提升以及成都、重庆两个国家级都市圈发展规划先行获批,显示出川渝毗邻地区在“双核双圈”大格局中战略前沿、发展前沿和改革前沿的地位。

  把握区域重大战略的历史机遇,在双城经济圈建设进程中突围崛起

  区域协调发展是一个世界性课题,更是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区域差异大的发展中国家的重大课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不断演进。梳理起来,先后经历了区域均衡发展、区域非均衡发展、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这四个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区域发展新特征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在四大板块总体战略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全新的区域重大战略,充分体现了“不平衡是普遍的,要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形成几个能够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的战略考量。顺应经济发展动力极化、要素与人口向大城市和城市群集聚的规律及趋势,这些战略推动作为动力源的超大城市和城市群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引擎作用不断增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及《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赋予广安等毗邻重庆地区探索跨省域同城化发展、共建现代化都市圈、打造川渝合作示范区的重大使命,这些地区在“双核双圈”空间格局中的“川渝焦点”地位进一步凸显,成为加快发展、追赶跨越的最大变量。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坚定信心、找准突破口,坚定不移发挥紧邻重庆最大的地缘优势,心无旁骛全面融入重庆都市圈,用好用足核心城市极化引领效应,全力推进同城化一体化,在交通互联、产业协同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切实把战略红利、政策红利、改革红利转化为强大的发展势能和发展成效,加快缩小与全国全省的发展差距,为迈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把握都市圈发展的规律特征,坚定不移把“同城融圈”作为战略牵引

  都市圈这一术语是个舶来品。从日本1956年出台《首都圈整备法》到美国1990年将“都市区”改名为“都市圈”,其已成为一种城镇群体空间组合类型,也是一个国家介入全球竞争的基本单元。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世界著名的都市圈均以人口要素和产业聚集度高、经济发展快、科技支撑和辐射带动能力强而闻名于世。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都市圈作为城市发展成熟阶段的空间组织形式,近些年不断受到中央及国家宏观经济部门的关注重视。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都市圈”的概念;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部署;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明确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2022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确定在全国打造若干个现代化都市圈,建立中心城市带动都市圈、都市圈引领城市群、城市群支撑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动力机制。

  都市圈并不是几个地理邻近城市随便拼在一起的一个圈,其目标也不是简单为做大做强中心城市,而是推动能级高的超大城市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其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2019年以来,国家发改委陆续批复了成都和重庆在内的7个都市圈发展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核双圈”的空间布局形成。一方面,四川着力构建高层次成都都市圈建设机制,深化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显著提升,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等方面改革有力推动。另一方面,重庆都市圈是第一个也将是唯一一个直辖市引领的都市圈,广安全域进入其规划也是引发各方热议的最大亮点。近年来,广安市委深刻把握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律,不断强化都市圈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重要载体的战略认知,把“同城融圈”作为广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牵引,并作出加快建成川渝合作示范区、打造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的决定。党的二十大后,进入两个都市圈规划范围的地区要进一步深化对党中央重大战略意图和方向的领悟把握,自觉肩负全面建设成都、重庆都市圈的使命担当,坚定不移共建轨道上的都市圈、培育梯次配套的产业圈、打造便利共享的生活圈,以更强战略定力推进“同城融圈”全面提速、整体成势。

  把握同城化一体化的战略路径,把两区适度分离改革作为担当使命的突破口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坚持”,其中之一就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无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还是现代化都市圈培育,都是在不改变行政区划前提下推进同城化一体化发展,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就成了落实党中央区域重大战略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相对同一省域,跨省域的同城化改革难度显然会大得多。广安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核双圈”建设框架下唯一的川渝合作示范区、全国唯一纳入跨省域都市圈的地级市,涉及的川渝高竹新区是全国唯一的跨省域共建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地位。2020年以来,依托川渝高竹新区深化改革,初步形成5个一体化、3个属地化、18项重点事项等方面的成果,为推动跨省域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乃至消除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都有重要示范作用。但是历史和现实说明,打破各自为政、画地为牢的“一亩三分地”的传统思维,突破行政壁垒,构建统一大市场是最难啃的改革“硬骨头”。唯有坚定不移推动两区适度分离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克服合作难点、提升应对挑战的能力,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找准方向和路径,善于借力打力,全力争取上级在跨省域都市圈同城化体制机制、要素市场化改革、破除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等方面放权赋能,形成突破深水区的重大制度性成果,同时整合资源建设与重要新闻媒体、重要研究机构和智库深度合作机制,发布成果找准方向引领改革,打造全国两区适度分离改革示范样板和高地。

  (作者系广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