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http://www.scol.com.cn(2022-12-12 10:10:29)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冯德昕
作者:冯德昕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些本质要求,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是站在全人类立场上推进的现代化,从价值取向上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共产主义理想是一脉相承的,即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致力于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我们站在前人奋斗的基础上去思考现代化问题、思考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就必然要紧紧围绕着“人的现代化”这一命题。

  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保障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坚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偏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不偏离,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不偏废。动员和领导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领导人民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对这样的宏伟目标,没有明确的领导核心不行,大家方向不一致不行,这就要求我们党只有加强集中统一领导,才能够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集中力量办大事,以现代化建设的成就造福全体人民。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也面临着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实践无数次证明,当风雨来袭时,当任务艰巨时,当发展遇到困难时,只有党能够团结起各方力量,有效抵御各种风险和危机带来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领导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行稳致远。

  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要克服和超越资本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要实现共同富裕、避免两极分化,就必须克服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化模式。资本天然具有扩张性,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势必会不断拓展市场、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要求劳动分工不断细化,劳动者都陷于自己负责的极狭窄的业务领域,枯燥乏味地重复生产出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产品,使得劳动者在劳动中感受到的只有痛苦,而忍受痛苦的原因则是那一点可怜的工资。劳动者在这样的劳动中不仅丧失了快乐,甚至失去了业余时间乃至身体健康,造成了劳动者与劳动产品、劳动本身,乃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即便是资本家也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解放,他们虽然赚取了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但也不过是被资本化了的人,同样是资本扩张链条上的一环,丧失了人之为人的自由自觉的意识。而资本扩张的步伐一旦加速,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会成为不可避免的代价,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全面紧张。所以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了几百年,采取了种种补救与调和措施,但贫富差距并没有缩小,社会的根本矛盾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样的现代化,貌似先进,却与人渐行渐远。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一开始就有意识地避免资本对人的侵害。我们并不否认资本的力量,甚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还要合理利用资本力量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但是我们始终坚持防范资本的无序扩张,始终把资本的力量限制在可控范围内,让资本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既吸收资本增值带来的全部成果,又充分尊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为此,我们不断完善分配制度,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们在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我们坚决避免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落实。”

  马克思主义者天然就是国际主义者。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充分认识到各国工人阶级都面临着同样的境遇。正是因为资本扩张不分国界,所以同样面对着资本的剥削和压迫,工人也是没有国界的。当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帝国主义,国内市场已经无法满足垄断资本扩张的需求,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广大亚非拉国家则沦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生产地和产品输出地,在全世界形成了一个严密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二战以后,广大殖民地国家纷纷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虽然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和政府,但在经济上依然处于被剥削的地位,从而在国际上形成了“中心-外围”的经济格局。“中心”国家利用自己的优势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而相对落后的“外围”国家在经济上只能依附于“中心”国家,从而陷入了贫者益贫、富者益富的恶性循环。

  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演化,中国崛起带来的不是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零和博弈,而是倡导社会主义逻辑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全人类。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在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之外开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而从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上说,中国式现代化最本质的特色就是摆脱了西方现代化的资本逻辑和单纯的物质特征,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现代化的目的,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作为全人类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既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方式,更是通往共产主义理想的现实途径。

  (作者单位:全国宣传干部学院)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