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评论:立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

http://www.scol.com.cn(2022-12-21 10:53:36)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林伟
作者:林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创作优秀文化作品,“传”是关键一环。有历史延续性的“传”,才有更具生命力的“承”,文化创新才有根基。从北京回到四川,党的二十大代表、四川省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张燕又一次走进学校,传播戏曲文化。“什么是旦角”“川剧有哪些角色种类”“手绢能做什么”……交流互动中,同学们加深了对家乡戏曲的了解,感受到非遗风采、文化魅力。

  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深厚文脉告诉我们,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积淀、薪火相传与发展创新。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都是经济总量、科技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过程,更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升的过程。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历经磨难而不衰,靠的不是穷兵黩武、不是对外扩张,而是中华文化的凝聚与感召、传承与创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浑厚的历史温度,是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和鲜明的精神标识。从春秋时期,孔子用“仁”激活西周“郁郁乎文哉”的礼乐文明,到以朱子为代表的宋儒高举“天理”旗帜,为传统生活方式奠定坚实的哲学根基,再到明朝中后期,王阳明用“致良知”唤醒个体的道德自觉……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一次次回溯文明源头,一代代传承文化命脉,用思想和智慧积淀起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把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的。这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放弃传承和创新,就会丢掉根和魂,割断精神命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炽热的现实热度,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建设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特别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丰富滋养,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作用、历史源流、思想精华、鲜明特质等,深刻回答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哪里来、向哪里去”和“传承什么、怎样传承”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精华滋养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了根本遵循,让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方向、更有信心、更有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鲜明的未来刻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底气和动力源泉。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强大的文化创造力,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是民族国家发展之必然,更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牢牢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结合起来,与中国社会发展的普遍需求对接起来,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立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成为中华民族披荆斩棘、意气风发迈向未来的强大精神支撑,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让做中国人的志气更坚、骨气更硬、底气更足。(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校对:李祺 责编:余普 审核:黄志凌)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