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评论:让非遗在系统性保护中绽放绚丽光彩

http://www.scol.com.cn(2022-12-15 11:11:14)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徐向东
作者:徐向东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很有意义。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联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系统性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加强系统性保护,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其绽放出绚丽光彩。

  提高系统性保护认知。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特色鲜明、开放包容的完整系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格萨尔》《梁祝》《阿诗玛》这样的传说,是剪纸、民歌、京剧、相声等各类传统表演艺术,是制茶、陶瓷制作等传统技艺,是中医药、藏医药等传统医学,是端午节、二十四节气等节气民俗,是传统体育、各类民间游戏……它以地域性、民族性、多样性表现特征彰显于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性、根脉性元素,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维系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特定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审美选择、行为准则的根本动力因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愈加全面、深入、系统,系统性保护理念就愈加深入人心。

  构建系统性保护格局。近年来,各地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但保护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还不强。当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系统性保护,要着眼全方位、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构建系统性保护格局。在体制机制方面,要在法律、法规、制度方面更加完善,让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各地区之间的协作更加紧密,政府、文旅部门、保护单位、社会团体、企业形成合力。建立健全以人为中心的传承机制,建立包括学术机构、民间组织、乡贤等在内的多元主体机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系统性保护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在保护方式方法上,综合运用调查、记录、立档、传承、展示、宣传、研究等方法,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工作方针,确保系统性保护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增强系统性保护效益。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综合效益,最好的保护是利用。在推进系统性保护中,要重视人民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以时代精神为引领,以前瞻眼光和开放心态,妥善处理非遗项目与政治意义、经济利益的关系,主动采取积极措施,发展文化产业,助力文化创意。随着乡村振兴、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推进,要重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基层社会治理、美丽乡村建设、农耕文化保护、文化根脉传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有效保护前提下,创新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通过推出一批具有鲜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研学旅游产品和演艺作品,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融入景区、度假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景区,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作用,提高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取得更大进步,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共享保护发展成果,定将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坚实底气和强大动力。(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