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与四川高校发展的逻辑内蕴

http://www.scol.com.cn(2022-8-1 14:25:01)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高小林
作者:高小林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20世纪60年代中期,国际局势日趋紧张,中央作出了三线建设重大决策,从战略高度将我国生产力布局由东向西转移。正是因为三线建设,1964年,唐山铁道学院迁往峨眉;1965年,清华大学、上海化工学院分别在绵阳、自贡建立分校。三线建设期间高校西迁四川,有着必然的现实需要。

  从战略看,部分高校西迁四川主要是为了“应对战争威胁”与“备战备荒为人民”,服从与服务于国家安全发展战略,是国家行为与举国行动。如华东化工学院在四川自贡建立华东化工学院西南分院(今四川轻化工大学)均是当时备战所需。从产业看,三线建设期间部分高校西迁四川主要为了军事需要,与迁入地规划建设的电子工业基地、航空工业基地、兵器工业基地、有色金属工业基地、机械工业基地等产业群形成呼应。从地域看,主要是因为四川是全国极为重要的战略后方、西南重地、地缘腹地。同时,四川山高谷深的天然屏障也完全符合“靠山、隐蔽、分散”的三线建设方针。基于此,四川成了三线建设期间接纳西迁高校最多的省份。从人文看,主要是因为四川有着深厚的教育家底与浓厚的教育情怀。1902年,四川总督奎俊创办了四川大学堂。1905年建立了四川师范学堂。民国肇始成立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该校直属教育部,师生人数名列全国第二)。1937年中国高校大规模迁往四川。1944年,四川成为当时全国高等教育的中心。

  三线建设期间部分高校西迁四川的实践成就显著:不但促进了当时四川高等教育的快速与高质量发展,也提升了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唐山铁道学院、清华大学、上海化工学院等直接为四川培养了一大批名教师、名学者、名专家。如清华大学绵阳分校集聚了吴佑寿、周炳琨等一大批知名教授,培养了1422名优秀学生。同时,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也客观促进了四川航空、电子、核工业、机械、天然气、化工、有色金属等工业的发展,提升了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

  三线建设期间部分高校西迁四川的历史逻辑与推进当时四川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实践成就,向我们昭示着新时代四川高等教育发展应该遵循的逻辑内蕴。

  必须遵循“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的使命逻辑。三线建设时期部分高校无一不是因备战而迁四川。新时代四川高等教育,必须服从服务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四川的高等学校,均应放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标对表,根据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的需要,科学确立自身办学定位,明确自身责任担当,自觉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必须遵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时代逻辑。三线建设时期西迁四川的高校无不是因产而迁、因企而建,其建设与发展也无不随企业与产业发展而变。四川高校的发展定位、学科与专业建设、培养目标等均要与“产”融合,四川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与诸领域、教师与学生等应多考虑与“企”合作,以“引企入教”“送教入企”为基本路径,以“共享资源、互聘人才、共建平台、联合科研”为主要模式,产教深融、校企同创,为新时代四川乃至全国的产业发展提供有用与有效的人才支撑、科技支撑、智力支撑、思想支撑。

  必须遵循“交流互鉴、强优明特”的办学逻辑。三线建设时期西迁四川的高校,其学科、专业与东部的校本部错位发展。新时代四川高等学校必须紧紧把握“交流互鉴、强优明特”的办学逻辑:其一,加强与东部高校的沟通交流,让自己的师生进入东部高校,让东部高校的教师“西迁”,以此吸纳其先进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等;其二,坚持错位发展,明特色、强优势、补短板,以特色立校、以优势强校。

  必须遵循“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逻辑。因贯彻“靠山、隐蔽、分散”方针,西迁四川高校的建设与发展无不彰显“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新时代四川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紧紧抓住创新这一根本,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与智力优势,加快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以艰苦奋斗的精神教育一代新人,以自强不息的志气培养一代新人。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三线建设期间西迁四川的高校成绩斐然,影响深远。新时代的四川高校,面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机遇,理应以史为镜、知史鉴今,从三线建设中西迁四川高校建设与发展的历史中吸纳营养、补钙铸魂、鼓足精气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拼出更加灿烂的光辉业绩。(作者系四川轻化工大学副校长)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