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要千方百计解群众“心结”

http://www.scol.com.cn(2022-7-5 14:44:52)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刘志杰
作者:刘志杰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日,凉山州布拖县公布深化移风易俗工作阶段性数据,截至6月23日,全县上下共签订了2万余份治理高价彩礼、丧事大操大办、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深化移风易俗工作承诺书,自愿解除“娃娃亲”399对,推行低价彩礼12对、丧事简办16起,这一新闻引发社会关注。央视《新闻1+1》对其卓有成效的方法进行了肯定。

  移风易俗工作始终是“老大难”问题,尤其对“一步跨千年”的凉山而言,尽管和全国实现了同步全面小康,但社会的发育程度还有较大欠账。凉山的一些卓有成效的尝试,让我们看到,只要拿出坚定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再难的事情也有突破口。

  移风易俗难,主要难在群众过不去心头的坎。 有的因为传统习俗太过于根深蒂固,对孝道、礼仪等问题认识有偏差;有的滋生了庸俗的消费观念,攀比之下铺张浪费;有的则是在人情往来上有“历史欠账”,在庸俗的道德观上始终觉得要“还礼”;还有的是对一些传统习俗可能带来的危害不以为意,不懂法律无知无畏。尽管有村民一肚子苦水,但风俗的力量导致没人敢做领头羊。因此,抓移风易俗要千方百计解群众“心结”就能对症下药。

  解群众“心结”,首先要知道“心结”在哪里。今年2月5日,凉山越西县一位学生通过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给州长写信,反映彩礼问题。这样的留言有很多,这种对公众开放的留言平台,是各级干部与群众沟通的重要桥梁。但除了公共平台的留言,在出台各种意见办法时,更要主动走进群众,用好调研的手段。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条例颁布前后用时四年,深入17县市调研,采纳156条意见和建议,实现了最大范围的群众支持与理解。

  解群众“心结”,更要对症下药。有些群众不知道陋习的严重危害,就要立法普法,做好宣传;有些群众有观望心态,不敢带头,就要多动员党员干部,形成引领效应;有些群众喜好面子,那就不妨在移风易俗上把“面子”做足。总之,多管齐下,就总有一个办法,能够打破群众不买账、干部不敢管不会管的问题。

  凉山制定《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将移风易俗工作上升到法规层面,在凉山乃至全省都尚属首例,让当地移风易俗工作有了法治护航,想必也将打破干部不敢管、群众没有畏惧的状态;喜德让2200多名党员干部郑重承诺自觉在抵制婚丧高额礼金、奢侈婚礼和铺张浪费等方面作出表率,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同时明确县、乡(镇)、村(社区)“一把手”是移风易俗第一责任人,移风易俗有了带头人;巴中推广“道德银行”,全市累计兑换实物及抵扣相关费用价值达600万元,同时根据家庭年度总积分,开展“最美家庭”“最美居民”表彰,给予群众物质和精神奖励;而今年3月,河南濮阳一县委书记亲自登门给不收彩礼的村民“送礼”,也曾赢得广泛点赞,因为此举能满足村民的“面子”,激励更多村民拥护新风。这些方法,就对得上群众的“心结”,具有可操作性,值得推广。

  陈规陋习是阻碍乡村进步的毒瘤,移风易俗非小事。各级干部要做好表率、实干担当,用解“心结”的方法攻克精神贫困的堡垒,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清除精神障碍。
相关评论编辑:盛飞校对:余普审核:赖永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