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材砍一半就是职业教育教材?企业应深度参与教学标准制定

http://www.scol.com.cn(2022-5-23 10:15:31)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蒲南溪
作者:蒲南溪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强调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但我省制造业企业作用发挥明显不够——

  5月1日,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这是《职业教育法》制定近26年来的首次修订。其中特别强调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

  但川观智库调查发现,作为制造业大省,四川制造业企业办学主体作用并未得到良好发挥。瓶颈是什么?如何突破?我们邀请职业学校、相关企业负责人及相关专家共同探讨。

  调查:学校、企业一头热一头冷

  什么是企业主体办学作用?《职业教育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企业可以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场地和管理等要素,举办或者联合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省教科院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廖大凯认为,这需要企业参与课程设计、教学等,才算是发挥了企业主体办学作用。

  川观智库采访相关学校及企业发现,在产教融合的框架下,制造业企业的主体作用并未得到良好发挥。

  根据职业学校提供的企业名单,川观智库随机采访了省内15家规模大小不等的制造业企业。采访发现,其中有9家企业都没有与职业学校建立联合培养学生的关系,没有参与制定培养方案、建立实习基地等。具体来看,9家企业中有5家企业表示不愿意参与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另外4家企业有合作的积极性,但未能真正开展实践。

  剩余6家企业目前在实践中发挥了办学主体作用,但也遇到了困难。这6家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积极性强且落实了共建培养方案、建设订单班、投入硬件设施建实习基地,但是有两家企业表示有毕业生流失情况,一家企业表示培养时长较短,仅一年半左右。

  川观智库还采访了省教科院职业教育研究所、成都市机械制造业商会的相关专家及数家职业学校,他们都认为目前四川的职业教育,企业办学主体作用尚未得到良好发挥。“通过近几年的走访,我们发现企业大多还是想培养人才,但是遇到的阻力较大,所以实践的比较少。”成都市机械制造业商会秘书长王永章说。

  企业的主体作用并未发挥充分,学校就显得相对“热心”,在对接企业、课程设计、学制学时等具体培养方案的确定上,大部分是学校在主导。“但学校对新技术并不敏感,与市场也不直接接轨,这样一来培养学生有可能会陷入‘闭门造车’的困境。”四川省友爱职业中学校长余波勇表示。

  析因:对接渠道少、参与成本过高、培养效果不理想

  “教育的本质是公益性的,但是企业必须要盈利才能生产。”四川省旅游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赵晓鸿认为,企业不可能自发地发挥职业教育办学主体作用,除非有政策刺激。

  但川观智库通过采访发现,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并非无利可图。企业通过深度参与,培育出匹配企业岗位的人才,和学校之间其实是互惠互利的关系。既然企业有动力,那什么影响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并因此获利?

  在表示没有积极性的企业中,成都佳特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提到了具体原因,公司规模小,没有精力也没有资源进行产教融合。这家企业注册资金10万元,在受访企业中体量最小。那么,企业的积极性是否与企业体量直接相关呢?川观智库整理发现,明确没有积极性的企业注册资金600万元至5000万元不等,表示有积极性的企业注册资金1000万元至47亿元不等。所以,企业的体量和办学意愿并非绝对的正相关。

  对于有积极性的企业,是什么影响了他们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呢?缺乏渠道、成本过高、培养的学生不符合企业要求是三个主要原因。

  四川蒙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因为没有经验,也没有渠道,所以没有进行产教融合的实践。没有渠道的说法,四川现代职业学院校长刘兴星亦有同感,“现阶段四川还没有统一的职业教育信息平台,这个平台应该是双向的,同时帮助企业发布需求、学校供给人才。”他表示,由于职业学校和企业分属两个封闭系统,所以在建立合作关系的初始阶段,企业缺乏有效渠道匹配到适合自己的学校。

  投资成本对制造业企业来说是极为现实的问题,受访企业不仅会衡量投入资金的绝对成本,也要衡量投入产出的相对成本。“相较于深度参与培养职业学生,社会招聘的成本更低。”四川零点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因此该公司和学校之间只有接收实习生这类浅层次合作,前期并无联合制定课程、投资硬件设施等投入。四川华西装饰集团设计学院院长吴峻说,培养一个学生至就业需要3年时间,费用从10万元到20万元不等,相比之下社会招聘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四川华西装饰集团与职业院校有“定制班”合作,包括课程设计、学生对口实习等,企业从学生进校开始就引导他们深入认识行业、规划职业。吴峻还提到人才流失造成的成本损失。“当下情况是我们培养的学生,百分之八九十都去‘专升本’了,最后剩下的只有十分之一。”这意味着,该企业前期投入在学生身上的工资、师资、设备,大多都打了水漂。

  培养的学生不符合企业要求,也会影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成都的制造业企业大多没有实现培养人才的计划,是因为学生出了校园之后,企业不能直接用。”王永章说。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研究所供应链部调测交付车间经理胡阳提到,目前“2+1”的培养模式留给企业的培训时间还是短了点。他介绍,“2+1”办学模式是学生在校两年,企业实习一年。这样学生在毕业时仍然无法达到成熟工人的标准。一个成熟工人不仅要会操作机器,也要懂得原理,可以排除故障。而经过一年实习期的学生只能做生产辅助,不能真正成熟独立。

  建议:从三方面发力引导企校深度合作

  如何让企业有效发挥主体作用?受访者从三方面提出建议:一是在企业与职校建立关系的阶段,由政府建立平台,提供相互融合的便利条件;二是加以经济刺激,帮助企业减少培养成本;三是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引导深度合作。

  建立平台方面。刘兴星建议改变职业学校和企业点对点的关系,通过政府建立两个信息平台,一个是企业需求信息发布平台,一个是学校的专业优势人才供给信息平台。

  他补充说:“这两个平台应该打通,让学校知道我办的专业在哪儿去找企业,在哪儿去找我们的合作点位;让企业知道他的岗位需求、员工需求,甚至于研发项目的需求、工程技术领域的需求在哪儿能找到学校做支撑。”

  至于企业对职业教育投入成本的顾虑,多位受访者表示归根结底需要经济刺激。《职业教育法》第二十七条提到,对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就业中发挥重要主体作用的企业,按照规定给予奖励;对符合条件认定为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按照规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等支持,落实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减免及其他税费优惠。具体而言,中汇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凯建议,企业捐资助学的资金应该考虑税前抵扣,明确投资民办非盈利职业学校的利润分配形式。对于聘用职教学生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

  如何让教育更加符合产业实际,学生符合企业要求?受访者提出可以在培养课程、培养体制等方面做出改变。

  吴峻表示,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的教材就是简单地把本科内容减少一半或者三分之一,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切合产业实际是正常的。“应该把原来的本科相关课程进行整体改造,更多聚焦应用性。同时考虑到目前职校学生的基础和本科院校学生差距较大,教材做应用性调整也是必要的。”

  受访企业也希望能够主导人才技能标准的设定。“这种标准的导入,并不是短时间内你就把它解决了,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需要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都来配合。”成都金慧融智数据服务有限公司人力总监鲜飞解释。

  企业深度参与教学标准的制定,与“定制班”类似。从学生入校开始,就开始了解企业、行业,在校的同时,也有机会在工作岗位上实习。“让学生对企业或职业在接触和了解中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有利于留住人才。”吴峻说。

  这样一来,企业从学生入校开始,就深度参与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有利于提高职校学生对职业的认可度,进而减少人才流失。

  但学生仍然面临“专升本”的诱惑。“涉及社会大环境和学生及家长认知的部分难以改变,但是在体制上可以借鉴先进经验。”成都现代职业学院事业发展部部长唐建华提到德国职业教育的“学分银行”制度,学生学习职业教育课程,掌握职业技能,得到相应的技能学分,达到一定标准后,仍然可以获得本科学历。(川观智库研究员)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