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评论:推动乡村网络文化振兴须把握三个“基本”

http://www.scol.com.cn(2022-3-1 9:36:4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贾合祥
作者:贾合祥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日,中央网信办等10部门联合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简称《行动计划》),再次将“乡村网络文化振兴行动”列为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行动方向之一,为“十四五”期间繁荣发展乡村网络文化指明了方向。数字乡村建设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要振兴,大力推动乡村网络文化振兴,须以《行动计划》为指引,重在把握三个“基本”。

  要以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为基本要求。《行动计划》指出,要着力繁荣乡村网络文化,这首先应该是健康向上向善的文化。须知,我国当前网络文化内容的主要目标受众是城镇用户,农村居民获取优质网络文化内容尚未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各类不良信息在网上泛滥,各类谣言通过微信群组、“朋友圈”在乡村间传播,甚至有邪教信息借助互联网侵蚀农村居民的精神空间,给一些农民群众造成精神上的毒害,生活上的损害。所以,落实《行动计划》,筑牢乡村网络文化阵地,加强对农村地区网络文化内容监管,必须大力开展“净网行动”,坚持以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为基本要求,让网络成就农村数字文化生产,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天地。

  要以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为基本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显然,乡村文化在我国历史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一些乡村传统文化资源却陷入生存困境,甚至面临存续危机。由于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改造和渗透进展缓慢,使得数据化存储和优化管理等作用未充分显现,这也是《行动计划》为什么提出要“推进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加强农村文物资源数字化保护及乡村文化数字化展示。所以,乡村文化建设必须牢固保护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基本抓手,以行之有效的举措,加大乡村文化遗产数字化转化开发力度,利用网络充分展示各地乡村文化资源,积极探索开发,为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创造良好条件,确保乡村文化的传承与魅力。

  要以加强文化服务保障为基本支撑。归根结底,历史文化在于保护。对乡村文化而言,重在加快解决服务弱化、设施效能低下等问题。要“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这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行动计划》也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文化设施和内容数字化改造工程”,重点要提高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数字化服务水平。可见,文化服务保障成为振兴乡村网络文化的基本支撑。目前,我国乡村基本文化设施投入,面对互联网建设的飞速发展,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重点当从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用好公共文化云基层智能服务端和培养乡村网络文化服务队伍等方面着力,努力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并取得实际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振兴乡村网络文化是高质量建设乡村文化的应有之义,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广大农村精神风貌,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弥合城乡在文化资源领域的“数字鸿沟”。总之,《行动计划》针对当前乡村文化特别是乡村网络文化面临的问题、困境和不足,提出了切实有效、操作性强的政策举措,对“十四五”期间振兴我国乡村网络文化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聚焦“振兴乡村网络文化”这个重点任务,把稳行动方向,把握三个“基本”,推动乡村网络文化振兴,让乡村网络文化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精神力量!(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