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恶意点餐事件折射公共二维码的安全陷阱

http://www.scol.com.cn(2022-2-22 14:45:2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严奇
作者:严奇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据澎湃新闻网2月22日报道,近日,家住北京的某百万粉丝科普博主李先生与家人来到北京某餐厅用餐。用餐期间,把台号拍了下来,发到微博上。没想到,由于点餐二维码也被拍进了照片里,有网友竟恶作剧般地扫码远程下单,点了300多万元的菜。虽然,餐厅及时发现问题并通知李先生,这件事却也给双方造成一定的困扰。

  仅从涉及金额上看,300多万元的菜单俨然超过“恶作剧”的范畴。且不说餐厅事后需要耗时耗力升级系统,恢复和清理恶意下单的数据,进而影响正常经营。倘若餐厅当时没有及时发现问题,继续依照被篡改的菜单上菜,恐怕会给李先生和餐厅,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大量的美味佳肴因吃不完被浪费,想一想都心疼。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即便是通过看似正常的扫码形式点单下单,只要侵犯他人权益,恐怕就不能用一句“玩笑”,轻易开脱。

  无论是通过什么平台扫码下单,大多与社交账号绑定。如果餐厅或李先生有心索赔,通过系统记录,找到恶意下单的网友,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当事人愿不愿意认真追究罢了。“恶作剧”只有被受害者认可,才算恶作剧。只要受害者不愿谅解,恶作剧一方就是法庭上的“被告”。

  正所谓:“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伤人。”一张二维码无意间被拍到,传至网上,构建起李先生与陌生网友之间薄弱的直接联系。在责任分散效应的影响下,一部分人丧失理智,跟风捉弄。群体性的“小小玩笑”,不断累积叠加,逐渐形成群体性的“网络暴力”。这既是互联网生态使然,也是公共二维码管理失当使然。

  在二维码点菜广泛应用的当下,不妨根据李先生的遭遇,换一个场景考量。假设,少数人对某家餐厅不满,事前拍照截取餐桌上的二维码,在高峰期恶意下单干扰,试问会不会影响餐厅服务?走进移动支付盛行的当下,多数人善于用二维码支付,用二维码乘车,用二维码报名。却不知道,广泛应用的公共二维码可能成为新的安全陷阱。

  推广一类新技术新服务,安全管理必须及时跟上。置于开放环境下的静态二维码,比封闭环境下的动态二维码,更具有风险性。利用公共二维码提供网络服务,必须依托全面有序的管理规范。一方面,要保证使用者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另一方面要防范使用者通过不透明的二维码恶意骚扰他人。

  利用二维码提供服务,如果无法保证基本的安全性,即便再便捷,也不会带来好体验。李先生的遭遇,希望不会在其他人身上出现。(严奇)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