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司机的诈骗局不仅“谋财”而且“害命”

http://www.scol.com.cn(2022-1-28 9:18:2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严奇
作者:严奇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工作时间自由,月薪过万,做满3个月有五险一金,有驾照就行……”一些公司以诱人的条件招聘网约车司机,诱导司机签订陷阱租车合同,然后刻意制造违约,骗取受害司机的押金和租金。近日,上海警方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破获系列“套路租车”新型诈骗案。(《工人日报》1月28日)

  在不明套路的情况下,旁人听闻涉网约车诈骗,第一反应往往是“诱乘客受骗”。想不到,这群诈骗分子一反套路,不坑乘客坑司机,着实让人意外。事实证明,诈骗分子总善于利用常人的认知盲区设计诈骗陷阱。无论是什么群体,都有可能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而诈骗手段推陈出新,则需要我们深入分析与挖掘背后的牟利思维。

  对照以往的诈骗犯罪案例,过去的诈骗分子喜欢“广撒网多捕鱼”,挑选不懂行情的多数人下手。可此类诈骗手段,不选人数较多对汽车不熟的普通人,而选人数较少对汽车熟悉的驾驶员,侧面反映出诈骗分子对其诈骗模式隐蔽性的自信。且在当前的反诈骗趋势下,敢于开公司面对面敛财,专业化倾向不容小觑。

  俗话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这些诈骗分子之所以有恃无恐,在于善于利用合同,利用法律,利用广大驾驶员的契约精神。把诈骗陷阱藏在冗杂的条款中,把虚假信任藏在未知的车况里,让受害者误以为诈骗公司能提供十几万的车,就不轻易骗人。殊不知,受害者守规矩地开车,加害者不一定守规矩的履约。

  此类诈骗套路,不仅“谋害”,而且“害命”。一方面,网约车行业对履约精神要求较高,需要司机保持对平台的高度信任。诈骗分子渲染“开网约车自由赚钱”,吸引司机群体加入,而后坑害司机群体,无疑会降低司机群体对网约车行业的信任感。另一方面,为了从司机口袋中捞钱,涉事诈骗公司断油断电,定位跟踪,预设故障,甚至制造交通意外,视交通安全于无物。倘若不从严打击,很难想象有一天会不会“杀鸡取卵”。

  举一反三,将坑害的对象转变为“打工人”,将信息差转换为诈骗优势,同样的诈骗思维也可以运用在外卖、家政、快递等其他领域。对此,我们还是得加强基础防护意识,鼓励网络服务市场的从业人员加强法律学习,面对不合理的霸王条款,要主动维权,寻求警方和媒体的帮助。

  为了牟利,诈骗分子无所不用其极。今天可以不顾交通安全,向司机群体下手;明天就可以不顾公共安全,向更为敏感的行业下手。反诈骗工作不能停留于眼下,还是得着眼于未来,深挖大众就业及生活领域暗藏的诈骗陷阱。(严奇)
相关评论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