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慰问”的礼物能否也“精准一下”

http://www.scol.com.cn(2022-1-18 8:26:5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郭元鹏
作者:郭元鹏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临近春节,许多部门和单位陆续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困难群众送去温暖。这项做法既要长久坚持,也要不断做细做实。比如,有的单位为腿脚不便的老人准备了带有警报功能的四脚拐杖,受到普遍欢迎。对于群众来说,解决好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就是最好的春节慰问。(1月17日《人民日报》读者版)

  又到了一年一度春节大慰问的时候了,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各系统,都在准备着节日礼品,将节日礼品送到群众的家里。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一种现象,那就是在慰问的时候都是脚步匆匆,送去的礼品都是“一模一样的”,也不管是不是群众需要的,简单寒暄一下放下就走。

  春节慰问送去的是真情,送去的是真意,不妨再深入一些,再踏实一些,如此效果才会“真的好”。具体来说,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事情。

  其一,要“放慢脚步”。当然,对于参与慰问的工作人员来说,他们是忙碌的,一个人要慰问不少群众,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往往是走马观花一样,有的甚至是“观花”的时间都没有,礼物一放赶紧再刚下一家,就像是疲于奔命。春节慰问,不应该如此步履匆匆,这不是“赶大集”,连老百姓的话还没有听完,就逃离了现场。忙碌是真实的,但是再忙碌既然去了,就要顺其自然,把老百姓的心里话听完。

  其二,要“问出真情”。慰问,在于“慰的礼物”更在于“问的真心”。这就需要在送礼物的同时,多些交心交流,政策落实得如何,还有什么困难,都需要多些敞开心扉。作为走访慰问群众的领导干部,要把春节慰问作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载体。送去礼物不是唯一的目标,另外一个目标在于通过走访慰问,了解到老百姓的真实需求、真实想法。因此,走访慰问,不能只有“慰的礼物”没有“问的真情”。

  其三,要“轻车简从”。一些参与慰问的领导干部,习惯于兴师动众,习惯于鸣锣开道,一个领导干部前往群众家里慰问,秘书、司机、记者、地方官员成为标准配置。这种“敲锣打鼓”的习惯是不好的,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更需要简简单单了,说到底慰问困难群众是职责,而不是为了“上新闻”,前呼后拥的慰问效果会大打折扣的。

  其四,要“礼物精准”。虽然都是困难群众,但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诉求。而我们的慰问礼物都是“一样一样的”。尽管都是生活用品,都用得着。可是,如果更能对接百姓的诉求,帮助他们完成“微心愿”就更好了。就像报道里说的,给行动不便的老人的礼物是拐杖一样,这就是“礼物精准化”。慰问礼品不妨多些这样的“诉求对接”。

  节日慰问要把关爱送到心坎上,而不是当成一种形式和教条的程序。(郭元鹏)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