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工作者需要什么样的“扬名立万”?

http://www.scol.com.cn(2021-12-3 7:45:46)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刘志杰
作者:刘志杰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没什么预热,没什么宣发,11月,电影《扬名立万》成为一匹黑马,据猫眼专业版,截止11月30日21时30分,《扬名立万》以月票房6.35亿登上11月票房第一名。

  不过想聊这部电影,并不是因为票房,而是其对于文化界的反思。电影名字叫“扬名立万”,情节也很简单,就是民国时期,富商陆子野关注到一个轰动上海城的凶杀案,于是他变卖家产找来了上海影视圈“最厉害”的阵容,想依据这个著名凶案拍一部让他扬名立万的电影。而参与这部电影的,其实要么是过气的演员,要么是拍一部大卖一部但部部是烂片的导演,要么是心怀振兴中华武术梦想的“海归武替”,他们的梦想要么是扬名立万,要么是再次扬名立万,“把失去的东西拿回来”,在这个名利场立足。不过,电影结束,他们真的扬名立万了吗?不仅得知部分真相后,他们只能辗转反侧,让电影去越南低调上映,被记者问到要害问题就只能糊弄过去,更重要的是结尾的暗示:卖报的小报童高喊号外,“越南两船相撞,数百人失踪……”;上海照相馆中,剧组的照片不仅能无人认领,似乎也无人认识他们……看来,他们的电影并没有让他们真的“扬名立万”,甚至一种细思极恐的分析中,他们还可能因为涉嫌暗讽权贵而牺牲。

  对观众而言,到底结局几何,答案在风中飘。对电影的角色而言,凶杀案始末的真相也在风中飘。但即便没有掌握事件的全貌,部分已经获取的真相同样有价值,它就像电影中一直提及的“星星之火”,让更多人了解问题和症结,关注到问题,解决问题;同样,即便“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作品留给读者和观众想象空间,但良心制作引出观众的共鸣,却依然能如星星之火,启迪人、照亮人。文艺百花齐放,向价值观而非单纯名利看齐的作品,哪怕只有一个观众看到、哪怕只能点亮一颗“火苗”,星星之火也可燎原,为社会做出更长远的贡献。

  孔子、苏格拉底……中外先贤几千年后依然影响着世界;《共产党宣言》一百多年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依然在让更多的人摆脱奴役、过上富足的生活……思想和价值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启迪人心的文艺作品,哪怕短时间被淹没,历史长河中,它的价值却依然比轰动一时的“烂片”更大。在喧嚣名利场的诱惑下,文化工作者依然能静心追求这样的“扬名立万”,才可能作出配得上“扬名立万”的贡献。

  在电影结尾,照相馆伙计在放剧组无人认领的照片前,兴奋地指着报纸说,终于有人揭露“三老”的恶行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他们的电影有没有卖座、他们自己有没有出名,这几颗“火苗”已经为社会带来了光明。他们,可能是写了东西不能出的编剧,可能是红极一时但被人污名化的女明星,可能是“十个项目九个黄”的投资人……无论是什么身份,哪怕默默无闻,他们都真实存在着,因为有这样一群“业界良心”,社会悄然变得更好。

  在名利场扬名立万,需要能力但也要运气;而作出推动社会进步、扬名立万的事,则需要职业良心。如果说,整治饭圈等系列行动,是国家出手引导文娱界坚守初心、回归品质,那么像《扬名立万》中角色般“死磕情怀”,则是行业的自律。

  受疫情影响,影视等文娱业很难,但如电影中所言,“娱乐是永恒的”,人们永远需要有温度有价值的作品。这个冬天,致敬每个坚守初心,辛勤付出的文化工作者。
相关评论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