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创新指数再创新高”展现中国硬核实力

http://www.scol.com.cn(2021-11-1 8:26:50)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向秋
作者:向秋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国家统计局10月29日发布的测算结果显示,2020年中国创新指数达到242.6,比上年增长6.4%。4个分领域的21个评价指标中,有19个指标指数与上年相比有所提高,其中,劳动力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指数、理工科毕业生占适龄人口比重指数、享受加计扣除减免税企业所占比重指数、每百家企业商标拥有量指数、每万名科技活动人员技术市场成交额指数等6个指标指数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中国创新指数的走势表明,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不利因素,我国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创新动能加速释放,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从“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天机”类脑芯片到散裂中子源、“慧眼”卫星,从“京华号”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到火星车、“嫦娥五号”、“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全球首个第四代核电高温气冷示范堆、“国和一号”核电机组,从一体化全身正电子发射/磁共振成像装备、无人植物工厂水稻育种加速器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疫苗……一项项基础前沿重大突破,一台台“国之重器”,充分体现中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展现出中国创新的硬核实力。

  保持自主创新的定力。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对提升创新能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虽然当前我国在科技领域实现了诸多突破,但也要清醒看到,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要深刻认识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长期性、艰巨性,坚持不懈走自主创新之路,保持自主创新的战略定力,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切实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创新型国家提供战略支撑。

  聚焦自主创新的重点。近年来,我国虽然在创新资源、知识创造和创新环境指数方面保持上升态势,但未来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和实力仍然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始终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培育和增强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

  增强自主创新的合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需要有力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保障,要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完善科技治理机制为着力点,构建科技、产业、金融协同互促的政策体系,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机制,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狠抓创新体系建设,着力克服分散、低效、重复的弊端,切实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发挥高校在科研中的重要作用。要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养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创新要自立,科技要自强。只要我们秉持科学精神,把握科学规律,大力推动自主创新,积极作为,就一定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大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创造更多的中国奇迹。(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