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党史观的根本遵循

http://www.scol.com.cn(2021-10-5 8:00:11)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易刚
作者:易刚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既不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是迈进新征程的科学纲领和行动指南,也是深刻蕴涵正确党史观的光辉文献。树立正确党史观,对于回顾党的百年非凡历程、总结党的百年历史经验和智慧、开启新的征程,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意义重大。

  树立正确党史观,既要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和把握党的历史,也要有评价党的历史的可靠依据。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应以党的历史上两个决议和党中央的系列重要文献为遵循,才能看到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才能不再人云亦云,不再以部分代整体,以支流代主流。1944年5月至1945年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召开,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了建党以来,特别是党的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这一段党的历史及其经验教训,高度肯定了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突出贡献。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的系列重要文献,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待党的历史的科学态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维护。

  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是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党的历史上,虽然我们经历了很多曲折,甚至犯了一些错误,但我们不能以今天的认识水平、发展条件去苛求前人,不能强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要学会用唯物辩证法看待党的历史,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到问题的实质,分清主题主线,看清主流本质。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百年党史的主题,也是百年党史的主线,围绕这一主题主线展开的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本质。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也是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思想方法。实践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强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坚持实事求是,首先要弄清楚“实事”。这就需要深入实际、掌握实情,真正掌握实际情况,这无疑是进行科学决策的坚实基础。坚持实事求是,关键在于“求是”。深入探究事物发展的规律,勇于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再用来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修正、发展认识。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出了科学阐释,毛泽东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既要把“实事”弄清楚,又要把“求是”搞透彻,这是决定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

  如何看待党在历史上的失误和曲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方法,客观全面地分析发生失误和曲折的各种主客观原因,才能获得契合历史真实的正确认识。应当看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犹如攀登一座人迹罕至的高山,需要筚路蓝缕、披荆斩棘,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尝试。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发生一些失误,遭遇一些挫折,是难以避免的。况且,我们每经历一次失误和曲折,每总结一次经验和教训,都会使我们党更加成熟、更加坚定起来。我们要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但是,近年以来,一些人以“反传统”“反权威”为旗号,以“思想解放”“理论创新”“学术研究”为名义,展开对历史的重写重构,不尊重历史现实,片面引用史料,轻易推翻过去的判断,试图对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历史及革命英雄进行歪曲和丑化,其目的在于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在全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这就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我们要高度警惕,绝不能让这些谬说误导和毒害广大群众。

  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我们要严肃对待,要旗帜鲜明地反对、理直气壮地批判,注重用史料和事实说话,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揭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虚伪性和荒谬性,推动“四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更好地凝聚共识、开创未来。

  [执笔:易刚,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活动立项“基于逻辑与科学思维方法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20STA005)阶段性成果。]
相关评论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