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见证变与不变

http://www.scol.com.cn(2021-10-4 7:50:28)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刘志杰
作者:刘志杰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28号开幕!”“还有三星堆今年新出土的文物!”假期之前,一个长江流域青铜器“组团出道”的消息就在笔者的几个微信群里传开了。盼望着,盼望着,长假来了,评论员也在假期中携家人来四川博物馆,和这些千年文物见见面。

  博物馆门外人流如织,游客驻足拍照,孩童一路小跑,一群身着汉服的年轻人正排队入场。一个大哥叫住我,让我帮他和四川博物院合影。他介绍,自己来自北京,作为文史爱好者,回去之前必须来四川的博物馆参观,“透过文物看到四川历史,更了解这片土地。”

  有人为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而来,有人为常驻的展览而来,有人为民族服饰而来,还有人为教育下一代而来。川博的热闹再次证明,博物馆热已成一种趋势,长假期间,越来越多的人到博物馆与历史见面。

  但不管为什么而来,博物馆不仅热在“表皮”,更热在心里——人们来博物馆,不是光“外行看热闹”,而是即便外行,也要学习“看门道”。走进四川博物院,提供语音讲解租赁器的自助机前排满了长队;在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厅里,几台机器人被孩子们围得团团转,机器人正在边移动,边讲解;还有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的定制课程,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参与……千年前的文物,正在借助各种技术,诉说、传递着自己的故事。

  文物的故事,就是脚下的历史。在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人们仿佛“顺流而下”,感受到古蜀文明与中原文化交流演变的印记——铜鍪是晚期巴蜀文化的典型器物,它的传播是巴蜀文化融入华夏文明的一个侧影;楚风浓郁的青铜鼎,在蜀地的船棺墓中时常见到……一路从巴蜀文化到荆楚文化到吴越文化,边走边看边倾听,感受到的不仅是滚滚而来的不尽长江,更有滚滚而来的历史重现。当我们知道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样智慧、开放、乐观时,又怎不会对这份土地多一份爱呢?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以田野发掘为标志的现代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在新中国成立72年看“72变”,看的不仅是这72年的变化,更要看人们怎样看到过去72年、100年甚至几千年。器以载道,文以化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而正是这些文化工作者的代代付出,让人们不忘来处,更好走向明天。

  不仅川博,节日期间的四川省图书馆和成都市博物馆,一样人潮汹涌。我们看到,古老与创意、文化与生活,正结合得越来越紧密:社会越来越富足,人们有了更多精神追求,文化自信油然而生。

  每个文物都不可替代,每段历史都不容忘却!而从古至今的每个变化,都离不开生活在当下的人,在继承中开创未来。
相关评论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