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http://www.scol.com.cn(2021-9-13 8:37:15)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
作者: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如何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总书记48字要求须牢记

  编者按

  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从2019年起,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五次出席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并发表重要讲话,给年轻干部讲授“开学第一课”。在9月1日举行的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提出6方面要求: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注重实际、实事求是,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严守规矩、不逾底线,勤学苦练、增强本领。如何准确理解、全面把握总书记48字要求?《思想周刊》邀请专家学者与您一道共同学习思考。

  信念坚定对党忠诚

  ●对党忠诚既要有朴素的感情,也要有理性的自觉,而这份自觉,就是通过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来的

  □路克利 王瑶

  信念坚定、对党忠诚被放到“48字要求”的首要位置,这体现了鲜明的政治性、时代性和针对性。

  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这个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也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理想信念坚定,就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遇到顺境时不骄不躁,遇到逆境时不馁不颓,经得起诱惑,担得起责任,能够自觉抵制一切腐朽和落后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迷失方向,失去灵魂,丢掉宗旨,就可能在“围猎”中被人捕获,无法防止歪风邪气近身附体。

  对党忠诚,是对党员的最根本的要求,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对党忠诚是无条件的,同时也是具体的。对党忠诚就是要始终以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把对党的忠诚和热爱牢记在心,坚决维护党的信仰、党的组织、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为党的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和敌人都没有压垮和打败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

  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关键特质和显著标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我们要固的本,就是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

  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坚持对党忠诚,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既要有朴素的感情,也要有理性的自觉,而这份自觉,就是通过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来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对党忠诚,对党忠诚是对理想信念坚定

  的最好诠释。”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三次“伟大飞跃”,完成了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都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苦难同时不断创造辉煌,很重要的原因便是我们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党员、干部的行动指南,并使之在实践中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保证了广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始终坚定不移,对党和党的事业始终忠诚如一,使全党上下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强大的战斗力。党的百年历史充分体现了理想信念和对党忠诚之间的紧密联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新形势下,党在自身建设上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对此,必须要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方针,把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因利益而结成的政党,而是以共同理想信念而组织起来的政党。建设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要从理想信念做起,用信念坚定之“水”,浇灌对党忠诚的“种子田”。在前进道路上,要将党的思想建设始终放在首位,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补足精神之“钙”,自觉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用实际行动激发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并以此推动自身不断加强政治历练,增强政治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始终把对党忠诚摆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信念坚定、对党忠诚要见诸于行动。今天,像战争年代那种血与火的生死考验少了,但在和平时期,衡量一名党员、一名干部是否能够做到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仍然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是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在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能否牢固树立和自觉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能否做到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否勤奋工作、竭尽全力完成党交给的职责和任务……任何党员、干部都要时刻同这些标准进行对标、对照,及时“修枝剪叶”“补钙壮骨”,在大是大非上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中坚守初心,在各种诱惑前立场坚定。在干部成长过程中,组织安排年轻干部去艰苦边远地区工作,这是对干部的信任与培养,广大干部必须要争当先进,奋力前行,展现担当,这才是对信仰、信念、忠诚的最好诠释。

  同时,必须要意识到,做到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唯有持之以恒才能练就“不坏之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需要常修常炼,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在我们党一百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对信仰的坚定,对党的忠诚。虽然他们都意识到自己追求的理想有可能并不会在自己手中实现,但是他们始终坚信,当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之努力,崇高的理想最终都会实现。因而,我们要自觉将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当前所做的事情结合起来,不惧风险,不畏挑战,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信仰、信念、忠诚。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重实际实事求是

  ●不深入实际生活,就不能了解真实情况和深层次问题;不坚持跟踪调研、持续性调研,就把握不了事物的变化和规律,从而造成决策的失误,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

  □向春玲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

  注重实际、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对社会正确认识的形成来源于对客观事物的了解和对规律的把握。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十分注重实际,深入社会,了解真实情况,寻找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通过深入农村、工厂调查研究,了解农民的贫困和工人受压迫状况,为创立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恩格斯早年对欧洲各国的工人阶级状况作了深入调查,完成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一重要著作,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提供了理论指南。

  注重实际,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从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来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党的事业发展就会顺利而取得成功,反之,就会出现挫折和失败。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注重实际、实事求是是新时代开创新局面的科学方法和思想武器。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风险、新挑战复杂多变。注重实际,实事求是是我们把握新形势、解决新问题、迎接新挑战的科学方法和思想武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全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和借鉴,这需要我们继续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从中国现有的实际出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发扬了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在基层工作期间,他一直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了解基层实际。党的十八大以来,他更是深入全国进行调研,深入实际,发现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新经验,形成新思想,谋划新战略。

  当前,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的阶段赋予领导干部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激发了领导干部干事业的极大热情和动力。但与新时代新要求相比,有的领导干部出现了“本领恐慌”,他们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由于不懂规律、缺乏知识,虽然有时做得很辛苦,但是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在我们领导干部队伍里,也存在着不注重实际、不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主要表现为坐在办公室看看材料、开会听听汇报、凭过去经验就做出决策。还表现下基层做一些形式主义调研。不深入实际生活,就不能了解真实情况和深层次问题;不坚持跟踪调研、持续性调研,就把握不了事物的变化和规律,从而造成决策的失误,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

  领导干部是决策者,决策正确与否取决于领导干部是否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取决于领导干部在实际调查研究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知,提高分析力、判断力,从而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新时代新阶段,新形势新问题不能仅凭自己过去的经验,也不能盲目照搬别人的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在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之前,一定要有眼睛向下的决心和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去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调研,同真正明了实情的各方面人士沟通讨论,通过“交换、比较、反复”,取得真实可信、扎实有效的调研成果,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

  注重实际,实事求是,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

  做好调查研究,一定要深入。要深入基层,身心到位。要深入实地进行典型调研,解剖麻雀、开座谈会、蹲点调研等,真实把握发展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入户进行个案调研,通过入户与群众拉家常、观察群众日常生产和生活情况,了解群众的真实需要。同时在调查研究中,能更好地联系群众,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密切干群关系。

  调查研究一定要广泛而全面。现实问题复杂多样,而且不断发展变化,调查对象的多样性和差异化,为调查研究的开展增添了难度,同时也为如何采用有效的调研方法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在提高调查研究对象的广泛性上下功夫。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只有通过多方面、系统和整体的调研,才能把握发展中的短板,分析深层原因,才能掌握客观实在的基本规律。因此,领导干部不能搞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要做到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

  做好调查研究一定要持续跟踪和创新方法。新时代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因此,调查研究要着眼于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进行长期的定点研究,跟踪研究,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发现新规律。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要创新调查研究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提高调查研究的质量和效率。总之,做好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科学决策的基本前提,是领导干部应具备的重要能力,在新时代、新阶段,年轻干部要有所作为,建功立业,必须练好调查研究这项基本功。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社教研部教授)

  勇于担当善于作为

  ●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是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昭示,是党员干部政治品格的彰显,是党员干部能力素质的体现,是党员干部创新精神的反映

  □任思奇李后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担当”和“作为”一直是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词。党的十九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新版《党章》第三十六条将“敢于担当”作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品格。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其目的就在于充分调动、激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在新时代更有担当有作为,创造更光辉的业绩。

  现代汉语中“担当”有“接受并负起责任”之意;“作为”则意指“行动”也指“做出成绩”。党员干部要有担当、有作为,就是要承担党、国家和人民赋予的各种任务,要有效落实改革发展的各种政策,要贯彻执行决策部署,做到不打折扣、坚决有力,决不尸位素餐、掩盖错误、逃避责任。习近平总书记辩证地指出,担当和作为是一体的。只要承担了任务,就应当要竭尽全力、积极行动,把事情做实做好。办事情特别是办大事,总会面临风险挑战,只有不做事,才永远不会犯错误。但“党把干部放在各个岗位上是要大家担当干事”,而不是“做官享福”,“为官避事平生耻”,“不作为就是不担当,有作为就要有担当”。此外,“勇于”和“善于”作为修饰担当和作为的副词也值得关注。“勇于”更加强调和关注行为主体的能动性、主动性;“善于”则更加强调技巧性、方法性。

  由此也可见,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意蕴深厚,实际上是对党员干部多方面特质的综合呈现与表达。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党员干部,通常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优秀的政治品格、较强的素质能力以及宝贵的创新精神。

  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是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昭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是有着崇高理想信念的党。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信仰、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求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竭动力和强大支柱。“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是对诸多信念如磐、意志如铁的共产党人最贴切的描述。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理想信念还需通过实干方能成为改变现实的力量。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党员干部必定是有着坚定理想信念的干部,在工作实践中面对各种困难、考验、挑战之时,方能做到坚韧执着,经得起风吹浪打,会积极主动、迎难而上、勇往直前、不懈进取,而非拖延回避甚至临阵脱逃,使理想信念的光辉更为明亮耀眼。

  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是党员干部政治品格的彰显。党员干部要做到政治过硬,就是要对党绝对忠诚,这是党员干部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政治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善莫大于作忠”,“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除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切实增强“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外,对党绝对忠诚还具体表现在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为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拼搏不息。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干部拥有强烈的使命感,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能够把握政治方向、注重政治效果、考虑政治影响,另一方面又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人民的需要,坚决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具体工作中落实到位。

  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是党员干部能力素质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已不可逆转,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重、各方挑战诸多矛盾凸显,对我们党以及广大党员干部的考验之大可谓前所未有。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党员干部,通常能够在应对挑战、解决问题时更为从容有度、妥善得当,这正是有赖于他们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和高超的水平。同时这样的干部通常随时抱持一种恐慌感,唯恐自己的能力素质不足,不能胜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故其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有一刻不停地努力增强本领的强烈愿望,如此才能不断更新知识内容、优化思维方式、拓展视野眼界,赢得主动和优势。

  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是党员干部创新精神的反映。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环境形势迅速变化、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过去管用的一些套路在面对新问题时可能就不管用了,过去习惯的一些思路在面对新情况时可能走不通了,甚至辛苦地做了大量工作,结果却事与愿违。此时,只有创新才是根本出路。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党员干部,往往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他们能够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在面对全新的情况、问题和事物时,探索出关键创新突破口,敢于打破固有模式开创新局,同时也不惧在改革创新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失误错误。

  最后,应当牢记,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要求。广大干部应当深入理解、深刻领会、付诸实践,通过不断增强“八项本领”提高“七种能力”,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与重托,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交出一份高水平的答卷,成就一番高质量的事业。

  (作者单位:省委党校、省社科院)

  坚持原则敢于斗争

  ●原则、政策、规定总是从做好工作的需要、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的,只要坚持原则,就会触及和影响少数人的私人利益。坚持原则不能心存幻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必须时刻准备斗争

  □唐晓勇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的党员干部,要在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中砥砺政治品格,方可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坚持原则是共产党人的重要政治品格。众所周知,原则蕴含规则、规矩、规律之意,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辨明的是不同事物之间的区别与界限。从哲学认识论和价值论看,原则的背后折射着特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体系。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人人都会有自主选择或遵从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原则,党员干部也不例外,关键是坚持什么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坚持什么样的认识立场和价值立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员干部坚持原则,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把握历史主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同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作坚决斗争,同一切违背实事求是、有悖历史潮流、有违人民利益的思想行为作坚决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我们,党员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要讲原则,小事小节中也有讲原则的问题”,正是对党的原则的坚持和坚守,构成了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人群的重要政治品格。

  坚持原则是衡量一个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现实生活中,处理党性和私情、原则和面子的矛盾始终是检验党员干部党性强不强以及是否称职的试金石。党员干部做工作、干事业总要遵循一定规则,原则、政策、规定总是从做好工作的需要、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的,因而,只要坚持原则,就会在推进事业发展和维护人民利益的同时,触及和影响少数人的私人利益,这就会产生得罪人的问题。针对这一现实顽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干部都要有秉公办事、铁面无私的精神,讲原则不讲面子、讲党性不徇私情。”党员干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须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党性原则,淬炼党性修养,不断提升坚持原则的定力和能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称职干部。

  坚持原则必须反对“好好先生”“一团和气”。社会生活中的“好好先生”和“一团和气”是好人主义的表现,以否认事物的差异和对立为认识前提,既违背实事求是,也否认历史辩证法,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共产党人坚持原则,坚守的是实事求是的立场,尊重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正视的是事物自身和事物之间存在的矛盾性,在社会生活中强调的是主动顺应历史大势、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整体利益,而不是“小山头利益”“一己私利”。党员干部要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旗帜鲜明坚守党性原则,切实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坚决批判否认原则、否认斗争的好人主义。

  坚持原则必须敢于斗争。坚持原则和敢于斗争是一个事物统一体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不坚持原则就不会产生斗争,要坚持原则就必须敢于斗争。从静态看,坚持原则与开展斗争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原则分歧就不会有斗争,而斗争也必然服从于坚持或反对某种原则。从动态看,原则的坚持与斗争的展开在统一的矛盾运动过程中相互交织,斗争的目的、内容、手段、方式、载体多维度相互交织,共同呈现于坚持原则的展开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讲党性、讲原则,就要讲斗争”。坚持原则不能心存幻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必须时刻准备斗争。党员干部要坚持原则,必须强化斗争意识,增强斗争本领,做到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100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是不切实际的。要丢掉幻想,勇于斗争,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寸土不让,以前所未有的意志品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此,党员干部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立足“两个大局”,全面分析和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既要彻底抛弃“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也要对困难有充分估计;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也要敢于同一切违背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和原则作坚决斗争;既要在原则问题上敢于斗争,也要善于斗争,不断锤炼过硬本领。

  坚持原则、敢于斗争,贵在身体力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员干部坚持原则、敢于斗争论述的重大实践指导意义,更加自觉地树牢原则意识和斗争精神,切实做到身体力行,在实践中提升坚持原则的定力和能力,提升敢于斗争的智慧和实力。

  (作者系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严守规矩不逾底线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严守规矩、不逾底线,前提是常怀敬畏之心,关键在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根本在正心明道、怀德自重

  □裴泽庆

  严守规矩、不逾底线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一贯要求,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必然要求,是年轻干部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必备素质,新形势下,年轻干部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为根本遵循,为大公、守大义、求大我,讲规矩、知敬畏、守底线,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进程中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努力把自己锤炼成为党和国家栋梁之才。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诞生伊始就在第一个党纲第四条要求,加入我们的队伍以前,必须与那些与我们的纲领背道而驰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关系,鲜明标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从而规制着共产党人的政治言行,指引着共产党人的前进方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的前夜,毛泽东同志着眼于“跳出历史周期率”,“不做李自成”的历史远思,在西柏坡向全党提出“两个务必”、为全党制定六项规定,从而为年轻的执政党定下了“进城”规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着眼于赓续党的优良传统、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以制定和实施八项规定开局起步,脚步稳健地走出了一条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的新路子,党的思想引领力和政治领导力空前彰显。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必须懂规矩,懂党的规矩,懂政治规矩,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该这样做,哪些事该那样做,哪些事该发扬民主、哪些事该请示报告,都得按规矩办,不能随心所欲、百无禁忌,更不能明知故犯、肆无忌惮。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更要把讲规矩、守底线摆在突出位置,严格要求自己、不断锤炼自己,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把红色江山一代代守护好。从这个意义上看,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干部提出“严守规矩、不逾底线”的重要要求,思想深邃、站位高远、情深意切。

  严守规矩、不逾底线,前提是常怀敬畏之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规矩、守底线,首先要有敬畏心。心有所畏,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敬畏之心被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构成遵规守矩、谨言慎行的初始心理。中国共产党是基于共同理想信念、用先进理论武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其初心使命,年轻干部要从入党之初就怀揣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党的信念、宗旨、使命、事业保持敬畏之心,使爱党、忧党、兴党、护党成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也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敬畏党的一个根本体现就是敬畏人民,二者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对人民有所敬畏,才能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对人民失去敬畏,就会随心所欲甚至当官做老爷,终将被人民所抛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国家层面坚持依法治国,政党层面坚持依规治党,二者齐头并进、相互支撑,已经形成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和基本方式。实践表明,一些干部最终走上不归路,往往始于缺乏敬畏、漠视法纪。因此,年轻干部要常怀敬畏法纪之心、祛除侥幸心理、谨防“破窗效应”,始终做到慎初、慎微、慎行。

  严守规矩、不逾底线,关键在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凡事有所思,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知敬畏、守规矩固然需要外在强化和制度规范,但最深层、最持久的动力还是来自于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的不断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以修身,才能严于律己。一个干部只有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拧紧了,把思想觉悟、精神境界提高了,才能从不敢腐到不想腐。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践表明,严以修身在“三严三实”中起着牵一发带全身的重要作用。对于年轻干部来说,严以修身重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但党性不可能随着党龄的增加而自然增强,也不可能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增强,必须在党内生活“大熔炉”中不断熔铸。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各种各样的公共权力,为谁掌权、怎样用权,反对腐败、遏制腐败始终是一个严峻挑战。严以修身才能严以用权,严以用权才能防止腐败。在新时代,党中央提出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这其中,不敢腐是基于越来越严的高压震慑,不能腐是基于越织越密的制度笼子,而不想腐是基于越修越明的高尚情操,是反腐败斗争的至高境界。从不敢腐到不想腐既是反腐败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的制度化过程,更是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不断提高的思想化过程,年轻干部在这个过程中要身体力行、走在前列,不断锤炼不想腐的作风素质和政治本领。

  严守规矩、不逾底线,根本在正心明道、怀德自重。正心就是正其心思、祛除杂念,达致思虑忠纯、公正诚明。归根结底,就是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努力做一个一心为公的人。明道就是牢记初心、遵循规律、修身明道,想事因制而立、干事依规而行。明公道、行正道、走大道。明道与正心相辅相成,“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定功”,正心以明道、明道必正心,努力做一个一身正气的人。怀德就是怀大德、明公德、严私德。怀德与自重一体两面,怀德是自重的必要前提,自重是怀德的必然结果。怀德不是一日之功,自重也要久久为功,年轻干部要善于从小处着眼、向细节看齐,注重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努力做一个一尘不染的人。

  (作者系省委党校副校长)

  勤学苦练增强本领

  ●勤学苦练、增强本领,是所处前所未有变革时代的时代要求,是持续推进前无古人伟大事业的使命召唤,是年轻干部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的基本功

  □单超

  生逢伟大时代,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必须要勤学苦练、增强本领,这是要打下的重要基础、应具有的必备条件和所经历的必由之路。

  勤学苦练、增强本领,是所处前所未有变革时代的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如果知识不够、眼界不宽、能力不强,就会耽误事。”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另一方面,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是世界呈现出来的整体样态,世界形势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显著上升。我们要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理论准备和工作准备,既要有坚如磐石的政治定力和保持对未来必胜的信心,也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还要有足够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和足够的能力,避免因知识不够、眼界不宽、能力不强而耽误党和人民的“大事”。

  勤学苦练、增强本领,是持续推进前无古人伟大事业的使命召唤。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同时,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们在国际国内面临的矛盾风险挑战都不少,改革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同过去相比,我们今天学习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年轻干部要勤学苦练、增强本领,迎接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勇担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勤学苦练、增强本领,是年轻干部的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勤学苦练、增强本领,年轻干部有了这个基本功,万丈高楼从地起才会有坚实的根基。没有这个基本功,就难以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难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攻坚克难中保持战略定力,就难以在各项工作中始终做到贯彻党的宗旨与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年轻干部要学什么提出了系统全面的要求。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年轻干部要更加自觉、更加刻苦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深入学、持久学、刻苦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应该是共产党人的生活习惯、精神追求。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通过“四史”特别是党史的学习,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通过“四史”特别是党史的学习,弘扬党的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通过“四史”特别是党史的学习,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要学习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社会、管理、生态、国际等各方面基础性知识。要学习同做好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完善履职尽责必备的知识体系。年轻干部要在勇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系统地、全面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学习各方面基础知识,学习同做好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完善履职尽责必备的知识体系,而不是偏爱或者局限于只是做某一方面的“专家”,更不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年轻干部要怎么学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如饥似渴学习,一刻不停提高;多读书、读好书;要结合工作需要学习,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要真正上心用心,善于总结思考,避免机械做事,陷入事务主义。年轻干部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正处于长本事、长才干的大好时期,一定要珍惜光阴、不负韶华。要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多读书、读好书,从书本中汲取智慧和营养。最关键的是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这是领导干部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带着问题学,虚心、真心、诚心向人民请教,拜人民为师。从工作中来到工作中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勤学苦练,增强本领,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

  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
相关评论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