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农民工”是歧视,有时你还不配

http://www.scol.com.cn(2021-9-23 8:30:3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胡海军
作者:胡海军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政府倡导各方媒体在宣传上,不使用‘农民工’等歧视性语言,让创业者有尊严,并出台政策,提高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就业者政府主导评分积分体系权重”这一建议,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已于近日予以答复。认为对照相关法律法规、对标中央主要媒体报道,深圳市虽不能要求本地媒体不使用“农民工”表述,但也将结合深圳实际,引导新闻媒体多使用“来深建设者”表述(2021年09月21日澎湃新闻)。

  对于该不该使用“农民工”一词。目前《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主要媒体在报道中对“农民工”群体仍然使用“农民工”表述。2019年12月4日国务院第73次常务会议通过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也采纳了“农民工”表述。也就是说,法规和媒体都还在使用“农民工”,这也是通行的做法。至于“农民工”是不是带有“歧视性”,这个确实不好说。但是可以说,目前的“农民工”的界定确实遇到了问题。

  所谓"农民工",是指在城市从事非农业工作的农业户口的工人。在人们的印象中,就是在城市做着最苦最累的工作,却领着微薄的工资,且居无定所的那一些农民。但是,最近遇到的两件事,却改变了我对“农民工”的印象。

  我所在的县城,有一家招商引资进来的大型化工企业。去年底,外地人社部门与我们联系,说来慰问农民工。结果一见面,他们所说的“农民工”,都是这家化工企业的高管。我当时愣住了:他们也是农民工?他们可是拿着年薪的企业高管呀!外地人社部门的领导认真地说:“他们的身份确实是农民。”我和他们开玩笑说:“如果我们国家的农民工都像这样,我国还哪里还有‘农民工问题’!”

  近日,人社部发布2020年北京市外来新生代农民工监测报告,报告中的一句话,引发轩然大波:“就业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占比大幅提高”。我的女儿看到这条新闻,连忙给我发信息说:“爸,我也是农民工?”。因为女儿是学电子信息专业的,研究生毕业,把“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这类人与农民工联系起来,她很好奇。同事们也反响很大。我一时也不好怎么回答他,就回了句:“你不是农民工,你家里没有土地。”等一会儿,她回了句:“噢!你说我不配。”

  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工,是以“户籍”来界定的。指户籍仍在农村,进入城市务工和在当地或异地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者。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乡户籍的差别已经模糊,务工的形式也越来越多元化,大量的农民也在向城镇转移。什么是“农民工”已经难以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了。我想,在不久的将来,“农民工”这个概念将逐渐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胡海军)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