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民族更强大

http://www.scol.com.cn(2021-8-26 8:37:1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林伟
作者:林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承德避暑山庄时强调,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丰富内涵,以利于更好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打开历史的大门,从汉族地区的造纸、酿酒、制陶、纺织等生产技术传入少数民族地区,到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粱、花生、西红柿以及胡椒等丰富的农作物品种传入汉族地区;从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作品问世,到长城、都江堰、大运河、故宫、布达拉宫、坎儿井等伟大工程诞生,无不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汗水,见证了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就是56个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发展的历史,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民族发展之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56个民族共同的财富,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历经磨难而不衰,靠的不是穷兵黩武、不是对外扩张,而是文化认同的凝聚与感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走进湘西体验苗绣、南下广西了解壮锦,还是到朱熹园、三坊七巷、医圣祠、八廓街以及承德避暑山庄等地考察,总书记的谆谆嘱托,都彰显了保护历史文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导向,都彰显了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决心和意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56个民族共同的家园,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源。中国的崛起,民族的复兴,都需要文化自信的力量作为支撑,不自信,就难以兴业立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文化自信始终把56个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这是复兴路上最充沛的养分所在、最强大的力量所在。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十四五”期间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想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就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在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固本开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是民族的重托、人民的期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56个民族共同的骄傲,是中华儿女迎风搏浪时的定海神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其创造性转化与发展提供动力源泉,就是为了向更广阔的未来奔涌而去。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不断从深厚的文化根脉和独特的文化优势中,汲取坚守正道的定力、砥砺前行的动力、变革创新的活力,更加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为不懈奋斗提供更持久更强大的思想保证、道德滋养和精神动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绽放新的璀璨光芒。(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