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名校”成楼盘营销噱头,地方政府应找准角色定位

http://www.scol.com.cn(2021-4-1 15:59:1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林霜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曲征
作者:曲征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学校没盖,名声在外”“房子没住,就可入读”“除了学校,没啥配套”“名校冠名,一挂就灵”……近年来,各地新建名校冠名学校数量激增。本应是正常的教育配套,却演变成为众多开发商炒作的热点,形成“名校环城”现象。(4月1日《新华每日电讯》)

  近些年,“买房进名校”、“因为是学区,所以卖得好”等等捆绑优质教育资源的宣传成为房地产商的营销噱头,甚至成为新楼盘的营销“利器”。一些尚在规划中的“教育用地”尚未建设,就被作为售卖楼盘的营销招牌。这种现象,不仅导致楼盘价格畸高,增加购房者的经济负担与精神压力,还进一步助推教育焦虑,同时,因为名不副实的“伪学区房”泛滥,严重侵害了购房者的利益,引发群众强烈不满。

  一些名校冠名的学校,因为是刚刚开张,聘用的老师大多是新招的教师,根本没有教学经验。有的冠名学校为了快速提升教学质量,小学一年级就频繁考试,学校老师还鼓动家长报课外班。更可气的是,部分群众瞄准名校购房,结果购房之后发现根本无法入学,其原因或者学位爆满,或者学校招收学生条件苛刻,将一些购房者的子女排除在外。

  从目前情况来看,炒作“学区房”已经成为冠名的名校以及房地产商共同的利益追求。名校借此不仅得到高额托管费,还可以快速实现低成本“版图”扩张,并为其教师提供晋升平台,一般教师变“名师”、骨干教师当校长。而作为房地产商来讲,一旦开发地段沾上“名校”字样,就别愁房子卖不出去。不过,在名校与房地产商“合谋”的背后,吃亏的则是那些花费不菲购买楼房却不知道孩子能否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家长们。

  实际上,有关部门已多次发文,禁止房地产商捆绑教育进行宣传,有些地方比如南昌,曾出台规定禁止房地产商卖房时使用“名校”“学区房”等宣传语来进行营销,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些禁令效果都不大。其主要原因,就是地方政府在此过程中没有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政府职责本来应该是把每一所学校办好,尽力做到教育均衡,力争缓解人们的教育焦虑,尤其是在发展义务教育问题上,要兼顾新老城区、强弱学校的协调发展,遏制义务教育名校化、产业化、商业化冲动,但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激活地块拍卖竞争力,活跃地产市场以增加地方收入,也为了聚集新城区的人气,常常默许房地产商利用“名校”效应营造楼市繁荣“盛景”。一些地方政府在做新城区规划的时候,明确列出要建多少所重点或示范中小学,这样的规划是在强化新的不均衡和不平等。还有的地方政府,在土地拍卖之前,就暗示开发商将为相关地块配套“一类学校”,即名校冠名学校,这就为房地产商在销售中炒作学区概念创造了条件。于是,“名校来了房好卖”现象愈演愈烈。

  以此观之,要避免“名校”成楼盘营销噱头,地方政府必须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履行好义务教育主体责任,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以推进教育均衡;另一方面,不仅不能为“楼盘销售捆绑教育”推波助澜,还应该做好监督管理工作,依法依规履行自己的职责。当然,上级管理部门对于一些地方政府的违规操作,也理应进行监管,并令违规者付出一定代价。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