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码农”当“不吃草的马”

http://www.scol.com.cn(2021-3-2 13:56:3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严奇
作者:严奇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日,新京智库的调查数据显示,有76.15%的互联网从业受访者表示他们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5小时以上,有超过56.62%表示,“996”的原因是“工作没完成/工作量大,做不完”。更令人关注的是,当问及加班是否有相应的报酬补贴时,有52.15%表示没有加班费。(《新京报》3月2日)

  诚然,有俗话说:“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天下哪有这样便宜的事?”可惜,现实总比道理难看。加班时间长,工作压力大,又没有加班费,互联网从业人员俨然成了“不吃草的马儿”。

  春节后,广州街头排起“招工长龙”引发舆论关注。一边是“广州老板排队等待工人‘挑选’”,一边是“互联网从业人员加班不停歇”,“看似低端的职业”与“看似高端的职业”生存形态倒置,显然不正常。从中亦不难看出,互联网从业生存景象与其他行业之间存在的差异。

  可以看到,“头发少”“体力差”“社交空间小”已成了不少程序员的现实标签。与其说互联网行业是“干脑力活”,不如说是“干体力活”。加班熬夜、低头久坐使得互联网从业人员背负着更大的职业伤害概率。35岁成了他们的“职业门槛”,一方面源于技术潮流更新快,另一方面也在于体力和脑力跟不上工作需求。

  较之实体经济,网络经济打破了时间、空间、行业的束缚,24小时不停运转,商机稍纵即逝。网络运营必须紧跟风向,程序开发必须紧盯代码,安防工作必须紧防系统漏洞,快节奏的行业环境令互联网从业人员必须时刻保持工作状态。老板不愿早走,员工也不敢离开,加班加点也就成了整个行业的常态。

  互联网行业看似就业空间很大,可出口并不多。只要继续干这一行,即便跳出这个“坑”,还会掉进另一个“坑”。就业市场从不缺年轻肯干的互联网从业人员。所以,一部分互联网从业人员宁可死守一个岗位,也不敢轻易离开。工作流动缺乏活力,在“加班文化”的熏陶下,不少互联网从业人员对不合理的加班要求也是敢怒不敢言。

  对此,一方面可以采取行业集体协商机制,工会督促实施,劳动监察强制介入,从执行法律法规上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还需要打通互联网从业人员内外进出通口,拓展他们的就业空间,推开融入式发展思路,鼓励他们跳出原有的圈子“向下融合”,进入非传统的互联网行业。

  若想改善互联网从业人员的生存环境,就需要改变整个互联网行业环境。推动行业整体精益化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就业岗位,让从业人员能从高压岗位走向低压岗位。只要让他们有说走就走”的勇气,就能促使用人单位加大关爱人才的力度,遏制无理的“加班文化”。(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