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公园城市应“里子”“面子”相统一

http://www.scol.com.cn(2021-2-19 9:30:14)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刘纯银
作者:刘纯银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2月18日,四川天府新区发布《天府新区公园城市规划建设白皮书》和《天府新区公园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白皮书立足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三年来的生动实践,以“公园城市使命愿景”“战略框架”“规划实践”“建设成效”四大篇章,详细梳理天府新区公园城市的建设路径,展示公园城市建设成果,为未来公园城市建设提供一个具有参考意义的规划建设样本。(2月19日《四川日报》)

  公园城市是和城市公园相对应的概念,公园城市是覆盖全城市的大系统,城市是从公园中长出来的一组一组的建筑,形成系统式的绿地,而不是孤岛式的公园。也就是说,公园城市至少应该具备两大特征:普惠,提高全民生活品质;系统,将生态引入城市。“不是在城市中建公园,而是把城市变成大公园。”

  过去三年来,为了防止出现“千街一面”的问题,因地制宜打造不同的景观,成都天府新区从公园城市“首提地”出发,聚焦“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先行区”,为建设公园城市探路、破题。三年时间里,从首提地到先行区,天府新区开启了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模式探索之路。

  一是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为此,在建设之初,天府新区就坚持70%的生态控制区,构建起丘陵、湖泊、森林、湿地、农田为主体的蓝绿交织的生态本底和人与“山水林田湖城”形成生命共同体和山水相依的城市意境。同时,在资源保护方面,提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耕地保有量、林地保有量、建设用地总规模等约束条件;在资源循环方面,提出再生水利用率的刚性约束条件;在资源节约方面,提出每万元GDP地耗和每万元GDP水耗的刚性约束条件……

  二是坚持文化传承、丰富城市内涵。文化传承,是公园城市建设中“文化传扬”的重要部分。公园城市指数框架中提出,公园城市的文化传承应重视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彰显,尊重历史源脉以巩固群体认同,强调城市美学以刻画特色印记,注重场景营造以呈现民俗风情。所以,在打造公园城市时,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充分认识文化创意已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并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合的复合系统,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也是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

  三是坚持用创新产业支撑公园城市。蓝天碧水青山是天府新区鲜明的城市“底色”,山水绿脉在这里自然延伸。三年来,天府新区以科技创新为发展主引擎,推动成都科学城的发展。去年5月,成都科学城,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第一批支撑项目集中启动,范围涵盖空间和天文科学领域、超高速轨道交通领域、高能物理和天文学领域、空间光学领域、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等。未来,成都科学城将以“根本在科技”“灵魂在创新”“关键在策源”“支撑在生态”的战略为核心,打通储能、用能、释能、育能的创新动能循环链条,构建可持续、自生长的生态系统,产生带动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全新能量。

  总之,打造公园城市,就是要着力解决好群众难点痛点问题,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当好市民群众的贴心人,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城市“面子”和“里子”的“美颜”永驻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城市发展才更有活力。(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