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划“十四五” 四川向江浙沪皖学什么?

http://www.scol.com.cn(2020-12-21 9:26:58)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省委政研室联合调研组
作者:省委政研室联合调研组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取经长三角,开好“顶风船”——  

  调查研究

  长三角是全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增长极之一。省委政研室联合调研组近期赴江浙沪皖四地开展了实地调研,总的感到,长三角对“十四五”发展谋划早、站位高、目标准、措施实,对四川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开好“顶风船”,谋划好“十四五”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启示与借鉴。

  1

  宽视野审视“十四五”发展航程

  ●上海以“四个放在”作为判断国内外形势的基点;浙江作出“世界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大势难以逆转”的总体判断;江苏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主动性和把控力,切实增强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吸引力;安徽力求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速重构中,探寻参与配套承接的合作空间

  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认清所处的环境和所面对的局势是谋划“十四五”发展的基本前提。在调研交流中,能强烈地感受到长三角“面向内陆、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宽广视野和远大格局。

  上海以“四个放在”作为判断国内外形势的基点,即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总体部署中。2007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最早提出“四个放在”,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又明确提出,一定要从“四个放在”角度来考虑上海的发展问题。上海就此提出,应对大国战略博弈之变,抢抓产业链价值链提升之机;应对经济增长之变,抢抓内需潜能释放之机;应对经贸进口格局之变,抢抓开放势能再提升之机;应对全球科技产业革命之变,抢抓新技术赋能新产业融合之机。在危中寻机,就是要着力试验高标准国际投资经贸规则,持续引进标志性外资项目,推动更高水平地开拓内陆市场和“走出去”,稳定、优化和融入国际国内产业链供应链。

  浙江作出“世界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大势难以逆转”的总体判断,认为局部地缘政治矛盾冲突升级、国际贸易规则体系重构、能源资源供给安全、国际金融市场震荡等都将对浙江发展造成重大影响;企业对外出口、海外投资、国际技术合作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同时也看到“变中之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浙江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新经济快速发展创造新机遇,将在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产业方向协同发力;中国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为浙江加快全球价值链和市场布局带来新机遇,企业有更强意愿“内拓外走”,加快产业链和价值链重构,加快全球价值链和市场布局,向高端产业和技术资本市场拓展,积极开展国内外产能合作。

  江苏把自身放到世界经济的格局中来谋划,提出从省内循环做起,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多依靠内需拉动增长,更多依靠自主创新提升竞争力,更加注重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外经济合作,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主动性和把控力,切实增强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吸引力,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动权。

  安徽力求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速重构中,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和创新资源优势,探寻参与配套承接的巨大合作空间。今年9月获批自贸试验区后,提出将更大力度加强内外联动、全面开放,全面实施专项推进行动,大力实施开放平台提升行动,创新实施展会平台提升行动,着力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2

  恒落实笃定“十四五”发展航道

  ●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一抓就是20年,将于今年基本建成,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已经抓了6年;17年来,浙江坚持“八八战略”,并将在新的历史方位将其续写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长三角,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以及现在何方?这是调研中交流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在把准历史方位的基础上,长三角一以贯之的战略定力、破浪前行的发展动力,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提出上海应当强化“四大功能”——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和开放枢纽门户功能。上海“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找准自身方位,分析出“十四五”及中长期所处的“六个期”判断——工业化城镇化深化期、竞争优势重塑期、需求结构进入升档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调整期、社会矛盾激化期、深化改革攻坚期,并作出强化“四大功能”引领推动“五个中心”能级跃升的战略部署。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一抓就是20年,将于今年基本建成;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已经抓了6年,也将在今年形成基本框架,由此集合而成的“五个中心”将引领上海向着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迈进。

  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提出“八八战略”。17年来,浙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实现了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从总体小康向高水平全面小康、从开放大省向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的跃变。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浙江将续写“八八战略”,实现从传承到创新的集成升华。新时代的“八八战略”,在内涵上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萌发的清晰脉络;在外延上融汇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

  3

  高站位校准“十四五”发展航标

  ●上海针对“服务全国改革发展大局”的要求,发展主题是推动更高质量发展、创造更高品质生活;浙江针对建设“重要窗口”的定位,将目标定为高质量发展、区域创新、民生福祉改善、生态文明建设、省域治理“五个走在前列”;江苏针对“为全国发展探路”的要求,提出“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宏图;安徽针对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的要求,作出“四个更大作为”和“六个新的更大进展”部署

  长三角战略地位举足轻重,这也决定了其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的首要使命担当。座谈交流中,“代表”“引领”“先锋”“标杆”等都是高频词汇,体现出长三角担当国家使命的高点站位和高标定位。

  中央对上海发展总的战略定位是服务全国改革发展大局。在2018年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主旨演讲时对上海提出了“三大任务一大平台”的要求——增设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持续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些都是上海“十四五”及中长期发展的总纲领和总遵循。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紧扣新时代新要求,上海的发展主题是“两高”——推动更高质量发展、创造更高品质生活,发展主线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具体目标是成为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形象的窗口,更好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更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在严峻的外部挑战中突出重围;成为经济增长的风向标,代表国家在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定提升中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标杆,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的超大城市治理模式。

  今年3月29日至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浙江认识到,建设“重要窗口”本质上是践行“八八战略”的延续和升华,两者具有“普遍”与“特殊”的一致性、具有“量变”与“质变”的一致性、具有“内在”与“外在”的一致性,共同构成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领、推进浙江工作的总方略。“十四五”及中长期,浙江的总目标暂定为“初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分目标为高质量发展、区域创新、民生福祉改善、生态文明建设、省域治理“五个走在前列”,实施路径是加快形成13项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包括“最多跑一次”改革,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成为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做优做强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对江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为全国发展探路”的明确要求。2013年提出要按照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2014年12月,提出“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的殷切期望。2017年12月,赋予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时代要求。“十四五”时期,江苏提出以先行者的担当和奋斗者的自觉,把“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宏图伟业不断推向前进。重点将在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作出示范,在落实国家战略中塑造江苏发展新优势,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体现江苏的率先作为,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共创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在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中实现发展行稳致远等方面探索前行。

  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考察并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提出“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的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的目标要求。围绕这个要求,安徽对“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四个更大作为”和“六个新的更大进展”的总体安排和系统部署,即奋力在提高生产供给质量效率、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完善现代流通体系、扩大有效需求规模上实现更大作为,在奋力推动综合实力、科技创新能力、生态保护和建设、改革开放、人民生活、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4

  民为本高擎“十四五”发展航旗

  ●发展主题的确定、具体任务的制定都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上海提出“打造人民城市”;浙江把“以人的现代化为导向”写入指导思想;江苏改善民生的重要取向是“高品质”;安徽提出要交出民生高分报表

  “推动‘十四五’规划编制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时作出的明确要求。不论从发展主题的确定,还是具体任务的制定,长三角的考虑都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创造更高品质生活”是上海“十四五”发展的“两高”主要目标之一。上海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11月视察上海时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打造人民城市”的实施蓝图已经在上海市委第十一届九次全会绘就,根本属性是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核心取向是人本价值,主攻方向是做优做强城市核心功能,以共建为根本动力,以共治为重要方式,以共享为最终目的,努力打造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城市、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的城市、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的城市、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的城市、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的城市,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的世界影响力。为顺应人民需求,还高标准提出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7方面充满人文关怀、体现城市温度的优质供给。

  浙江把“以人的现代化为导向”写入指导思想,将“民生福祉改善走在前列”作为“五个分目标”之一,既立足当下,高质量办好十方面民生实事;又放眼长远,谋划完善人的全生命周期民生服务。此外,还将“利民为本”作为全面创新理念思维(利民为本、法治为基、整体智治、高效协同)之首。

  “十四五”时期江苏改善民生的重要取向是“高品质”,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围绕“八个更”,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着眼“更好的教育”,统筹教育公平、教育质量和人口素质提升,积极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着眼“更稳定的工作”,更有针对性地拓展就业空间,健全普惠灵活包容的就业创业政策;着眼“更满意的收入”,完善收入稳定可预期增长机制,加快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着眼“更可靠的社会保障”,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着眼“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全面推进健康江苏建设,加快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着眼“更舒适的居住条件”,在深化苏北农房改善的基础上,对苏中苏南农房改善作出谋划安排;着眼“更优美的环境”,持续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着眼“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大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构筑共同精神家园。

  安徽聚焦富民惠民、增进新福祉,提出要交出民生高分报表,将“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十项任务之一。

  5

  准用力排除“十四五”发展航障

  ●长三角地区以解决问题为指引,展现出集中全部力量和有效资源攻坚克难的决心和意志。上海得出突破着力点是坚持“创新驱动”,坚持深化突破;浙江提出新阶段面临的10大新课题,要交出10张高分报表;安徽同样提出了需要深入思考的12个方面问题

  长三角各省市在谋划“十四五”时期具体任务过程中,始终以解决问题为指引,展现出集中全部力量和有效资源攻坚克难的决心和意志。

  上海从问题角度客观认识“十四五”面临的挑战——包括全球范围内城市竞争日益激烈;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创新驱动发展的动能势能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有改变;海港、空港等基础设施能力还要进一步提升,世界级枢纽港的地位还要进一步突破等,得出突破着力点是坚持“十二五”就确定的“创新驱动”,虽然进入更为艰难的下半程,仍要坚持深化突破。

  在深入剖析“十四五”和中长期的阶段性特征基础上,浙江提出新阶段面临的10大新课题,主要包括: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如何乘势而上开启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世界进入变革期后,如何开好顶风船,率先打造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城乡区域联动发展态势形成后,如何实现市域统筹发展、山海协同发展、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后,如何依靠创新驱动、技术进步、高素质人才激发强大内生动力?等等。这些新课题,有的是补短板、强弱项,有的是锻长板、扬优势,有的是打品牌、擦亮点。做好答卷,成为打造“重要窗口”的最现实最紧迫任务。浙江提出要坚持“利民为本、法治为基、整体智治、高效协同”理念,采取“数字赋能、改革破题、创新制胜”手段,运用“综合集成、迭代升级、久久为功”方法,健全“系统谋划、专班运作、比学赶超、政策激励”机制,建设“唯实惟先、善作善成”团队文化。具体实施路径是交出“完善精密智控、严防新风险,率先畅通双循环、构建新格局,聚力科技创新、催生新动能,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激发新活力,实行更高水平开放、打造新优势”等10张高分报表。

  安徽同样提出了“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需要深入思考的12个方面问题。比如,如何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等重大平台,推进“两新一重”、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生态环保、区域合作、公共服务六大领域重大工程,开展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国家实验室建设、自贸试验区建设三个专项重大行动,奋力推动安徽跨越式发展?如何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在创新平台建设、创新技术攻坚、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引育上发力,奋力促进科技创新势能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能?如何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奋力推动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如何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大力推进“三区一体一廊”建设,增强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奋力迈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步伐?等等。

  启示:应对未来竞争 四川需在五方面发力  

  关键词

  科技实力 产业集群 发展环境 大城市群 专业人才

  启示一——未来的竞争是科技实力的竞争,需要深化体制机制创新释放科技创新潜能。“国际经济发展的转移动力机制是科技创新”“进入下半程,创新驱动还要深化突破”“举全市之力甚至举全国之力共同推进科技重大专项”“‘十四五’十大任务之首就是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长三角被访者话语的背后,展示出科技创新的大手笔和大投入。上海2025年基础研究占R&D(研究与实验发展)比重将提高至12%,为国家平均水平的两倍;浙江首批已建成4家省级实验室,到2025年还要新建成10家;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方阵,首批国家实验室落户合肥。对比长三角,四川科技创新位势还有明显差距,但并不缺科技资源和大院大所,要以成渝地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契机,着力优化科研组织和管理模式,着力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更加注重创新载体建设,以多样化的创新创业生态推动全域创新。

  启示二——未来的竞争是产业集群的竞争,需要加快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上海金融服务业发达;浙江数字经济是“一号工程”;江苏是制造业大省;安徽近年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实现“弯道超越”,“无中生有”打造出千亿级别的国家级新型平板显示和集成电路等产业集群。长三角的发展理念里有一个共识,即“制造业不能丢”,特别是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大势下,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是关键。工业是经济发展主要支柱,制造业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十四五”时期要聚焦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启示三——未来的竞争是发展环境的竞争,需要拿出更实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区域竞争的本质已经逐步演变成营商环境的竞争。上海杜赛阀门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乔谈到,上海政府对企业是“店小二”式服务,事情都在网上就解决了。浙江照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川籍董事长王建华的直观感受是,家乡营商环境发展很不平衡,成都与东部地区相当,成都以外的区域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企业家对营商环境最敏感,体验也最真实,座谈反映出来的情况说明我省营商环境在局部领域、环节仍存在短板和隐形“壁垒”,亟须进一步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对标东部沿海和世界先进水平,在完善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上再出实招。要把营商环境构建摆在更重要的位置来抓,整体性扭转服务意识,抓好惠企政策兑现,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形成更具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发展环境。

  启示四——未来的竞争是大城市群的竞争,需要积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虽然成渝地区发展水平相较于长三角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但发展落差往往是发展空间。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落地的战略机遇,唱好“双城记”、建优“经济圈”、融入“双循环”,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主动承接长三角向内陆的产业转移,在学习、借鉴、协同和内外开放中缩小与长三角的差距,促进中西部“反梯度隆起”,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启示五——未来的竞争是专业人才的竞争,需要加大力度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十四五”时期,长三角在人才发展战略上铆足了劲。上海正在编制中长期及“十四五”科技人才发展规划。江苏991家博士后站点近期发出6003份“英雄帖”,计划投入引才经费30亿元,涉及科研经费120亿元,招揽海内外优秀博士毕业生。可以预见,未来各地对人才的吸引和“争抢”将愈演愈烈,人才战略与科技变革、产业发展进程将更为融合。要借鉴长三角探索经验,创新改革人才制度,深化产业人才融合,加强人才协同共享,推动四川由人才大省向人才强省迈进。

  调研组成员:敬茂明 徐群 杨忠 李文宇 杜思远 卢戈 杨凡 唐硕

  特邀专家:杨继瑞 丁任重 盛毅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