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如何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 10家智库机构这样看

http://www.scol.com.cn(2020-12-14 9:37:11)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
作者: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编者按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对“十四五”发展具有纲举目张的重大意义。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四川要立足自身比较优势,找准发展定位和切入点,积极探索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本期《川观智库》邀请省内外10家智库机构为四川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建言献策。

  赛迪智库:

  加快推动产业链融通

  提升跨环节协同供给效率

  ●建议: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打造产业链独角兽群栖生态场;紧抓信息技术加速迭代发展契机,培育新型消费,发展服务消费;以应用拉动供应链逆向创新,提升协同供给效率

  四川省产业门类较为完备,具有扩大内需的市场腹地、协同开放的区位优势、成链集群的产业基础,有责任有条件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应加快推动产业链融通,推动全省产业高质量发展。

  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构筑强劲的产业梯队。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应集中力量培育龙头企业,引导壮大隐形冠军队伍规模,推动具有产业引领作用的产业链主导型企业发展,以应用牵引带动产业链企业共同成长。要强化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提升、市场开拓、品牌建设、融资增信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构建和谐健康的大中小企业协同共生关系,打造产业链独角兽群栖生态场。

  引导信息消费升级换代。信息消费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将越来越强,全面促进消费,要培育新型消费,发展服务消费,紧抓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加速迭代发展契机,推广超高清视频、智慧健康养老、虚拟现实等新兴信息消费应用;满足国内后疫情期实时性、无接触、无人化的销售特征,鼓励拓展虚拟门店、新零售等线上市场销售模式。

  构建完善畅通的产业网络。瞄准全球技术前沿,紧盯国家战略需求,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探索供应链不同环节协同,产学研用各环节协同,以应用拉动供应链逆向创新,不断提升跨环节、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供给效率。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基础上,以差异化发展为原则,面向特定技术产品或行业领域,打造专业化产业集群。

  健全产业链协同服务体系。构建高水平、多层次产业链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加强资源整合,提供成果转化、科研合作、投融资、科技孵化、创新创业、人才支撑、法律支持等公共服务能力。促进数据与各种要素协同发力,推动数据要素流通和价值挖掘。 (温晓君)

  中国社科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围绕新的消费点和应用场景

  充分释放农村居民内需潜力

  ●建议:释放农村居民内需潜力,应聚焦吃住行游购娱推出针对性的激励性政策;应重视县城综合承载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好的医疗教育等条件;应着力增加就业机会,发展新型服务业态

  国内大循环以满足国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四川提出要厚植支撑国内大循环的经济腹地优势,就必须要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释放内需潜力。

  释放内需潜力,四川应特别重视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挖掘农村内需增长潜力。四川农村蕴藏着巨大内需潜力。全省农村居民人数多,且人均收入增长较快。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且随着今年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农村居民收入整体性提升,通过政府引导和激励,完全可释放出巨大消费潜力。

  具体该如何释放?应继续完善相关政策支撑体系,创造鼓励消费的环境和条件。传统“家电下乡”等政策已然效果有限,政府政策如今应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各方面的消费需求提升,围绕新的消费点和应用场景,推出针对性的激励性政策。比如对移动网络和移动终端的需求,可以在四川人口密度相对较大的农村地区尽快普及5G基站,同时推出适合农村消费场景的5G网络应用套餐等;又比如新能源汽车下乡,解决农村出行问题,也还是有相当大的空间。

  释放农村居民内需潜力,县城是重要载体。应特别重视县城综合承载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好的医疗教育等条件。要推动人口往中小城市聚集,不少农村居民希望能到县城买房,这是消费方向也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方向。

  此外也不能忽视扩大内需的一个核心问题:稳就业。就业情况好收入才能提升,才能有更多消费。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就业压力较大,政府应着力增加就业机会,发展新型服务业态,通过增加服务业就业岗位等多种手段来带动整体就业水平提升,为充分释放内需潜力奠定坚实基础。 (陈耀)

  北大光华思想力智库:

  充分发挥人文自然优势

  扩大优质文旅产品输出

  ●建议:夯实基础,进一步拓展四川文旅产业发展空间;大胆创新,全速提升巴蜀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四川是文化旅游大省、生态资源大省,建议从挖掘文旅富矿入手,探索融入的有效路径。

  首先,夯实基础,进一步拓展四川文旅产业发展空间。四川同时兼具历史人文的厚重和自然景观的广博两大特点,于此基础上,可以从多个视野、多个角度深化拓展。例如,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四川应积极响应,进一步推进全省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打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

  再者,大胆创新,全速提升巴蜀文化的知名度美誉度。我们需要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最近被全国网友关注的“丁真现象”,到被运营为“丁真模式”,实质上就是“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侧改革的典范。四川需要进一步扬长避短,锐意创新,打造知名文化品牌,深化对外文化交流合作,走出去、请进来,全速提升巴蜀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张亚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提高产业深层次要素密度

  积极探索创新区域协调机制

  ●建议: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升供给体系对内需的适配性。进一步提高产业中深层次要素密度,集中力量有选择地争取

  围绕探索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四川提出要厚植支撑国内大循环的经济腹地优势。要实现这一目标,一项关键工作是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升供给体系对内需的适配性。

  这要求四川更加重视深层次要素聚集、进一步提高产业中深层次要素的密度。发展要素分为两类:一类是浅层次要素,像土地、资本;一类是深层次要素,像人才、数据、技术等。而深层次要素正日益成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支撑。要进一步提高产业中深层次要素密度,在重视吸引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同时,更加科学地明确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和区域功能定位。毕竟,不是说所有深层次要素都要聚集、所有人才都要吸引,四川必须集中力量有选择地争取。

  融入新发展格局,必然涉及一系列深层次变革。下一步四川应在深化经济领域重点改革上下功夫。 (王青)

  中博四川智库:

  突出“协同性”“主动性”

  坚持“高质高效”“高端切入”

  ●建议:推动中欧、中日韩、中国-东盟等“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经济文化互动,打造亚欧东盟经济贸易中心;围绕幸福生活、航空航天和绿色金融,打造生活消费动力、科技动力和循环动力

  四川要有效融入新发展格局,应做到“两突出、两坚持、三保障”。

  “两突出”是指,突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协同性,以中欧班列通道优势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平台优势为依托,推动中欧、中日韩、中国-东盟等“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经济文化互动,打造亚欧东盟经济贸易中心。突出融入国内大循环的主动性,围绕幸福生活、航空航天和绿色金融,打造生活消费动力、科技动力和循环动力,推动国内东西部联动,引企引资引智,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

  “两坚持”是指,坚持高质高效,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协同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制造业的结构占比,以科技创新驱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新兴产业的结构占比,以数字经济驱动现代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生活消费品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本土主导型核心型行业“领航”企业,打造行业引领带动力、产业集聚力、资源整合力,吸引上下游细分行业企业集聚;以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兼顾引入增量与区内存量整体协同性,提升成链发展的质量效率效益。坚持高端切入,推动更高层次的产业结构布局和资源优化整合。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高端产业园为载体,探索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新路径。补齐军民融合短板,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加强项目储备,鼓励企业主动布局国家“卡脖子”工程。

  “三保障”是指,在要素配置保障方面,强化资本引领,带动社会资金合理布局流动;强化人才引进,要有针对、有选择开展招引;强化金融支持,持续完善多渠道多功能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机制。(邢涛 孟林 咸兵 鄂永健)

  长城战略咨询:

  构建“网空铁”立体通道

  打造制度型全域开放环境

  ●建议:争取建设一条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围绕通道培育发展好相关服务业;把天府国际机场及其周边打造成四川的国际会客厅;在中欧班列基础上建好面向亚欧大市场的“带货”平台

  融入新发展格局,四川需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注意把握一些开放机遇:东部地区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期,四川向东,应通过高质量发展提升供给水平,增强对中东部地区的国内需求适配性,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四川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向西,要通过高水平开放吸引全球资源要素,与以“一带一路”为重点的国际主体开展好合作,打造重大改革先行地和对外开放新前沿。具体而言,有两方面建议。

  以“网空铁”为重点构建全方位开放立体通道。“网”是互联网,四川要争取建设一条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这是面向外向型产业园区建设的直达我国互联网国际关口局的专用链路,应围绕这条通道培育发展好相关服务业,畅通国际交流合作。“空”是天府国际机场国际航线,这个通道重点链接国际化人才,要把天府国际机场包括它的周边,打造成四川的国际会客厅,让国际客人愿意多来、愿意为四川代言。“铁”是中欧班列(成都),在班列基础上建好面向亚欧大市场的“带货”平台,重点是做好平台化服务,帮助全国好产品走向世界,帮助国外好资源融入国内。

  高水平打造全域开放环境。制度型开放重点是通过深化改革实现按规则办事,强化法律法规建设。要在法律框架内,把按规则办事作为政府部门考核红线,保证合同按约履行、保障政策的延续性、树立服务意识、保护好知识产权,不折腾商事主体,这里面尤其也要注意对外资内资平等对待。人文环境也属于营商环境,并且四川具有优势。四川有“三九大”这类世界级文旅资源,应该保护、挖掘好这些资源,打造一批国际化的标杆旅游目的地,吸引全球游客,反过来带动提升营商环境。 (徐光宜)

  四川省社科院天府智库:

  突破五个困境 变盆地为高地

  ●建议:用基建突破盆地困境,引培人才突破人才困境,通过金融创新突破资金困境,生产高质量产品突破消费困境,优化区域结构突破结构失衡困境

  四川需要创新体制机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去。不能搞自我小循环和盆地内循环,必须继续扩大开放,把内陆盆地变为开放高地,着力从五个方面实现突破。

  着力突破四川盆地的困境。不仅是理念突破、思想解放,更突出体现在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上的突破。交通建设要补齐短板,新基建也要同步完善。

  着力突破人才创新的困境。除了大力引进人才,本土人才的培养也同等重要。应该为人才发展提供更多高级平台,包括园区、实验室等,同时给予更多的政策保障。要树立“企业家也是先进生产力代表”和“企业也是创新主体”的思想,突破人才的创新困境。

  着力突破资金来源困境。目前,我省一些领域资金投入仍然不足,特别是民间投入积极性还不够高。要通过金融创新特别是改革开放,引进外部资金,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考虑建立产权交易中心、证券交易中心,推动资源变成资产,资产变成资本。

  着力突破消费市场的困境。要以消费为导向,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数字赋能、科技赋能,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着力突破结构失衡的困境。树立“结构决定功能”的思想。目前我省区域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另外城乡结构、产业结构、产权结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内外结构等也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李后强)

  四川宏观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智库:

  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

  ●建议:建设有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现代化社区,集聚劳动力资源;完善城际通勤网络,实现成都都市圈1小时通勤;引导企业实行数字化管理,提升设备的联网率

  坚持扩大内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四川在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完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推动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具有扩大和释放内需的巨大空间。

  以建设回归人本逻辑的城市来推动新型城镇化。除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塑造城市风貌外,更为重要的是建设有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现代化社区,增加面向年轻人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扩大普惠性养老、幼儿园和托育服务供给,保护文化遗产,提升城市人文魅力,增强集聚劳动力资源要素的能力。

  以完善城际通勤网络为重点完善交通网络体系。优化成都都市圈轨道一体化规划、建设、运营体制机制,依托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织密高(快)速路网,实现成都都市圈1小时通勤。

  以培育工业互联网生态为抓手推动数字化转型。推动5G网络建设,促进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和应用深度。引导企业实行数字化管理,提升设备的联网率,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试点示范。进行区域优势资源整合,聚合上下游相关利益要素,利用产业链聚合效应促进工业互联网产业布局。(鲁荣东)

  中商智库: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服务要素有效流动

  ●建议:主动对标国际国内高质量发展典型地区的先进规则、制度和经验,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打通堵点、畅通经络,拓展各种要素有效流动、高效配置的新发展空间中发挥更大作用

  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要坚持自我所需与国之所需相统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西部是关键;西部要完成现代化建设,四川是引擎。四川的发展,要用足用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战略历史机遇,从打造全国第四增长极和新动力源的高度来谋划,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高度来谋划,从服务国家更加均衡、更加安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的高度来谋划。

  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要对标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必须将高质量发展贯彻到“十四五”及未来15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环节。这就要求四川主动对标国际国内高质量发展典型地区的先进规则、制度和经验,以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开放和创新高地为牵引,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水平。

  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要围绕“循环”这一关键词谋篇布局。循环不仅要求国际国内相通相融、互促互进,而且在新形势下更重要的是,构筑国内统一大市场,打通国内各地区各环节堵点、畅通发展经络,拓展各种要素有效流动、高效配置的新发展空间,四川应在其中发挥更大作用。要着眼于巩固支撑国内大循环经济腹地的既有优势,提升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门户枢纽功能的新优势,深度夯实“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让四川成为国际国内高端要素高度集聚、有效配置和价值实现的高地,成为全国引领性改革和创新型发展的示范区域。(郭周明)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

  唱好“双城记”

  是融入“新格局”的基点

  ●建议:在融入上下功夫,一个很重要的基点在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得如何。成渝地区应该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健全合作机制

  党中央明确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因而成渝地区的建设不再只是城市群建设,而是承担起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使命,成为了新发展格局落地的重要载体。

  在融入上下功夫,一个很重要的基点在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得如何。与我国东南部沿海和发达城市群比较,成渝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困境和挑战。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上的战略引领作用,在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增加经济规模,进而凸显其在全国经济版图上的“发言权”,应当是首先需要被重视的。

  四川要融入新发展格局,要和重庆一起唱好“双城记”。成渝地区应该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健全合作机制,共同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建设好西部陆海新通道。(吴维海)
相关评论编辑:盛飞校对:余普审核:赖永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