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确保“十四五”开好局

http://www.scol.com.cn(2020-12-28 10:17:54)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陈建奇
作者:陈建奇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明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立足新发展阶段,开好局、起好步,构成当前经济社会工作的重点任务。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以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确保“十四五”开好局,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工作的突出内容和重点工作。

  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巩固拓展来之不易的成果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

  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必须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今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我国之所以有谋划“十四五”开好局的底气,这既来自我国防控疫情取得的巨大成效,也来自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巨大成就。坚持防控疫情与经济发展双轮推动,使得我国成为今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实现重要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巩固来之不易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成为必然选择。

  当前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问题仍然突出,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依然繁重,宏观政策必须精准有力。尽管疫苗研发工作不断推进,特效药的研究也持续深化,但疫情仍然未能得到根本上的遏制,疫情扩散反弹的风险不容忽视,防控疫情的工作依然严峻。与此同时,贸易保护主义及单边主义等风险未见有效缓解,世界经济复苏增长基础仍然不稳固。对此,必须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还要增强忧患意识,积极防范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严密防范各种风险挑战,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

  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必须确保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今年为了应对外部形势变化引发的宏观经济波动问题,世界主要国家采取扩张性的宏观政策予以对冲,结果使杠杆率出现了较快的上升,我国杠杆率也出现了高位运行的局面。高杠杆引发的债务风险压力面临升级挑战,但去杠杆将伴随着货币供应量的收缩,宏观刺激政策较早退出可能引发宏观经济的较大减速压力,影响来之不易的稳定发展大局。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要用好宝贵时间窗口,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以高质量发展夯实宏观经济发展基础。

  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不仅要求宏观政策的退出速度要稳步有序,也要求宏观政策的质量和效率的提升。疫情背景下的宏观政策有其特殊性,采取超常规的宏观政策有其内在的道理,但伴随着经济的稳步复苏,宏观政策需要更加高效,这也是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的应有之义。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在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完善债券市场法制,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加大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的支持力度,营造创新的体制机制环境,让社会微观主体敢创新、能创新、愿创新

  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推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根本举措在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经济社会形成了两头在外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国际大循环,但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客观上依然面临外部依赖引发的宏观经济稳定风险。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必须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特别是必须紧扣关系内需的两个轮子,即消费与投资,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将扩大内需实质性落到实处。

  推动内需达到更高的动态水平,必须将扩大消费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我国近几年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宏观经济投资依赖的问题备受关注,这预示继续大规模扩大投资以促进经济发展不是科学之策,消费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战略选择。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增强投资增长后劲,继续发挥关键作用。

  扩大内需虽然不仰仗投资的大规模扩张,但却有赖于投资的提质增效。投资在生产、分配、流通等环节中扮演着重要作用,要重视将投资集中在打通循环的堵点、淤点。特别是在生产流通环节,要强化举国创新体制,着力加强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聚焦数字经济的新领域新趋势,加大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的支持力度,营造创新的体制机制环境,让社会微观主体敢创新、能创新、愿创新。要加强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领域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加强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统筹好产业布局,避免新兴产业重复建设。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的重要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促进资本、劳动、土地、技术及管理等要素高效配置,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实现发展动力转换,缓解消费升级及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制约。从资本方面看,要健全金融机构治理,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从劳动方面看,要优化个税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加快国内人才培养,促使人才高效配置。从土地方面看,土地供应要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从技术方面看,要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建设统一大市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从管理方面看,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要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

  统筹发展和安全,妥善应对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

  ●强化经济安全,为经济主权独立、经济发展所需资源有效供给、经济体系独立稳定运行、整体经济福利不受恶意侵害和非可抗力损害提供深层次的保障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全面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必须坚持统筹安全和发展两件大事,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挑战。特别是“卡脖子”问题日益突出,要强化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科技任务的统筹组织,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既要保持战略定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又要增强忧患意识,未雨绸缪,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意识,精准研判、妥善应对经济领域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

  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我国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强化科技创新特别是解决“卡脖子”问题尤其重要。要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要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挥好重要院所高校国家队作用,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要加快国内人才培养,使更多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完善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落实好攻关任务“揭榜挂帅”等机制。

  全面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不仅有赖于工业安全能力的提升,还要将粮食安全放在突出地位。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底线,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安全不仅与粮食储备有关,也与种粮土地的供应保障有关。粮食安全涉及诸多方面的内容,要综合施策精准施策,切实解决粮食安全的短板。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要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总体来看,经济安全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处于基础性地位,经济安全成为全面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的客观要求。经济实力的强弱不仅影响政治社会稳定,而且关系国防军事等领域建设的财力保障。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安全的方方面面都与经济密切相关,都离不开经济这个基础。早期各国在国家安全领域更多强调的是军事、政治等传统安全,但随着当前世界各国开放合作的日益深化,经济全球化迅速推进,贸易自由化深度发展,金融资本跨境流动日益频繁,全球产业分工进一步细化,世界各国形成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国际经济关系。这有助于促进全球生产力提升、拓展世界各国市场空间、优化全球资源要素的配置,最终促进全球经济更快发展,但也加剧了国际金融不稳定性、贸易冲突、产业竞争等新的安全问题。因此,必须强化经济安全,为经济主权独立、经济发展所需资源有效供给、经济体系独立稳定运行、整体经济福利不受恶意侵害和非可抗力损害提供深层次的保障。(作者系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关评论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