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与城市的美丽嫁接

http://www.scol.com.cn(2020-12-14 9:42:05)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乔清举
作者:乔清举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老城前门东区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说出了这句意味深长的话:“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乡愁,是中国人对故土山水人文的悠长眷恋。千百年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乡村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如何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如何把记忆留住、乡愁留下,是绕不开的重要课题,考验的正是城市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在天府新区强调,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这一重要指示赋予了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新的内涵。公园城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生态文明思想在城市规划中的展开和深化,建设公园城市,可谓生态文明时代城市规划的指导方针,代表着人类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方向。

  寻

  农耕文明时代

  特色传统村落是中国人的乡愁寄托

  ●中华文化正是在农耕和村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色鲜明又与优美环境浑然一体的传统村落不仅是人们的生活家园,也是培育和滋养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沃土

  从生产力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居住建筑演化三个维度来看,人类经历了采集渔猎文明、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几个阶段,目前正走向生态文明。人类居住史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堪称完善的历史记录,其中包括丰富的居住史记载。

  原始文明阶段,人类穴居野外,尚未摆脱与自然混一的状态,谈不上自觉的住所建设和居住环境改善。有巢氏“构木为巢室,袭叶为衣裳”,代表着中华民族自觉的居住史的开始。“巢”虽然在树上,但也是人的创造,它的出现脱离了人与自然不分的状态。

  有巢氏之后,有较为确切记载的是黄帝,据说他发明了宫室,宫室就是房屋。黄帝还发明了井。有房屋,就能够定居;有井,就可以形成村落聚居;有村落聚居,就会产生建筑样式设计和居住环境规划的问题。属于仰韶文化时期的仰韶、半坡、姜寨等文化遗址都有居住区、墓地、窑厂的功能区划分,环绕居住区有围沟;房屋有大中小不同类型,结构有地面建筑、半地穴和地穴式建筑;居住区中心有广场,有作为公共活动场所的大房屋,有储藏仓库、家畜饲养区等。这些遗址都属于较为典型的村落聚居状态。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城市,形成了国王、君主、贵族所居住的都市和农民所居住的村落两种聚居形式。“张袂成阴,挥汗成雨”说明了齐国国都临淄人口众多的繁华景象。在建筑方面,我们的院落式建筑和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楼房式建筑又有所不同。游牧民族的特点是逐水草而居,谈不上住所建设和居住环境改善,但是,中国文化的民族观的标准是文化而不是血缘,主张“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所以元朝、清朝在征服中原之后都融入了农耕和村落聚居的农业文明。

  中华文化正是在农耕和村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色鲜明又与优美环境浑然一体的传统村落不仅是人们的生活家园,也是培育和滋养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沃土、是当代中国人乡愁的寄托。

  憾

  工业文明时代

  工业化城市化会消解抹平地方文化

  ●现代化进程是一个现代性取代地方性的过程。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记住乡愁,保存文脉,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与活力,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人类大规模的城市化运动是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城市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比如资源利用的种类增加,效率提高;社会发展的路径极大拓展,人类生活水平和平均寿命得到极大提高等。工业文明阶段的城市建设是围绕工厂、工业和商业展开的;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直接成果,人类进入现代化的标志和体现。

  城市化越发达,现代化水平就越高。实现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现代化和非现代化的特征形成鲜明对比,如城市对乡村、集中对散居、大工业对小农业手工作坊、工厂对家庭、楼房对院落、自来水对水井、外出务工定居对安土重迁等。前一组概念都是现代化的特征,后一组则是传统社会的特征。现代化在世界各地具有同质性特点。上述特征构成了现代化的普遍性,或者说“现代性”;而未进入现代化的世界各地的特点总体上被视为地方性、特殊性。现代化进程是一个现代性取代地方性的过程。工业化和城市化对于地方文化具有消解和抹平的效果,这是工业文明阶段城市化的缺陷。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我国进入广义的现代化进程,虽然国家整体上还处于自给自足的农业手工业状态,但沿海地区出现了天津、上海、广州等港口城市。我国大规模的城市化运动则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开始的。2018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9.5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3.37%。国家城镇化的目标是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这个目标从常住人口来说已基本实现,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尚待提高。

  总体上说,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镇化仍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但在城镇化过程中,我国也出现了地方特色、文化传统被侵蚀甚至抹平的现象。城市规划贪大求洋,千城一面,单调重复,缺乏特点;特色建筑遭到毁坏,乡愁消失,文脉中断的弊端在不少地方已经显现。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记住乡愁,保存文脉,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与活力,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

  生态文明时代

  公园城市兼具生态价值与历史文脉

  ●公园城市是城市的公园化,公园的城市化,是城市的乡村化,乡村的城市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公园城市也凝聚和寄托着城市的文脉,使工业化过程和人的诗意栖居相结合

  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城镇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公园城市是人类城市规划理念的革新,值得我们深入体会,认真贯彻落实。

  对乡愁,我们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进行深入和辩证的理解。乡愁不是沉浸于历史回忆而故步自封,而是在现代化过程中提高全社会的文化品位,坚守文化的根与魂,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个地方美丽的环境与生态是它禀赋的山水之美、自然之美;浓郁的文化特色、文化传统,悠久的文脉传承则是它的人文之美。现代化一方面是乡村向城镇化的跃升,另一方面则是文化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更新和赓续。现代化不能以生态破坏为代价,同样不能以文化丧失为代价。

  融村入城,城镇化建设要实现精神的回归,以人为核心、乡愁可寄是重点,因此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留住绿水青山、接续历史传统。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护好传统村落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同时,也要保护好村落、地域的人文特色。

  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和文化,城市中的古建筑、名人故居是城市发展的文化标志,城市的文脉所在,乡愁所依。对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工业遗产以及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恪尽保护职责。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强化创新理念,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让我们的城市建筑更好地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

  公园城市是生态文明时代的城市,是城市的公园化,公园的城市化。公园城市不仅要有自然景观公园,也要有文化遗址遗产、名人故居等文化公园、人文公园。自然景观不仅包括人工草坪、花园,也应保留纯粹荒野山水风景,维持富有生命力的自然原生态。自然景观不仅有自然风光,也包括农田村落等田园风光,是城与乡的融合,城中有乡,乡中有城。公园城市是城市的乡村化,乡村的城市化,既发挥城市的区域中心功能,也通过乡村生活调节和舒缓城市化的紧张和异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公园城市也凝聚和寄托着城市的文脉,使工业化过程和人的诗意栖居相结合。文脉也就是文化的历史连续,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道统。城市规划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中华文化基因”,赋予其时代发展内涵。要深入挖掘本地的历史文化价值,把经典性元素和标志性符号纳入城镇规划与建设,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美丽城镇。城市建筑要融汇本地特有的人文传统,反映城市文脉,成为当地的文化标识,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在当代文化环境中得到传承和弘扬。〔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督学、教授〕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