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音车厢的“静音约定”需要措施支撑

http://www.scol.com.cn(2020-12-25 8:44:1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严奇
作者:严奇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12月24日起,京沪、成渝部分高铁列车试点推出“静音车厢”,以提升旅客出行体验。“静音车厢”内的车载视频系统默认静音,车内自动广播音量也设置在最高音量的40%以内。乘客表示,“静音车厢”体验很好,安静的环境也需要每个人来维护。(《新京报》12月25日)

  远离熊孩子纷扰,远离打电话说笑,远离放音乐高歌,乘客能“安安静静乘车”在过去似乎难以想象。没有硬性处罚,全凭个人自觉,乘客在“无声间”达成了共识,实践证明“静音车厢”在国内可行,无疑能彰显出社会文明的进步。不过,冷静一点看,营造“静音车厢”还是不能仅凭个人自觉。打造可持续的静音车厢还需要更多努力。

  首先,推出了“静音车厢”,是否意味着其他车厢可以“不静音”?公共场合禁止大声喧哗,一直都是为大众所认可的基本道德规范。乘客无论是在“静音车厢”,还是在“不静音车厢”,都应该避免制造声响影响他人。“静音车厢”的出现难免会给一些乘客心理暗示:“我可以自由说话、娱乐”。如何通过“静音车厢”带动引导高铁乘客自觉避免大声喧哗,当是下一步值得考虑的问题。

  其次,“静音车厢”的自觉约定是否过于脆弱?当大多数保持静音的时候,少数人也会自觉遵守静音约定,这便是“群体的力量”。不过,当少数人开始吵闹时,则会带动越来越多的人说话,这也是受“破窗效应”影响的结果。只要有一个人不遵守约定,便会打破静音氛围。当静音车厢无法保证长期“静音”的时候,约定威信也会丧失殆尽。维持静音车厢,必须约束关键少数。

  再次,“静音车厢”是否可以全面推广?高铁出行也存在“淡季”和“旺季”不同时期。试想,在客流量较大的时期出行,一些不一定认可静音约定的乘客,可能会因为缺乏座位,选择“静音车厢”。此时,“爱热闹”的人与“爱安静”的人难免会产生冲突。让静音车厢得到推广,需要勘破静音车厢的“供需矛盾”,确保有静音需求的人才能坐到“静音车厢”。

  说到底,眼下“静音车厢”是值得持续推广的好措施,可依旧需要运用一些管理手段,例如推出黑名单制度,限制不遵守静音约定的乘客乘坐静音车厢;例如,配备降噪耳麦,不被他人影响,也不影响他人,提升静音效果质量。

  制度规定是道德规范的补充,推广好的道德规范,需要用制度规定引导。静音车厢的“静音约定”需要措施支撑。(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