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智能背景下,别让老年人跨过“鸿沟”又“踩坑”

http://www.scol.com.cn(2020-11-16 15:28:2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林霜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许朝军
作者:许朝军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自从学会了手机支付,70岁的陈阿姨觉得生活方便多了。可兴奋劲儿没过,陈阿姨又遇到了新的烦恼:她在网上下单了两双一模一样的鞋。张叔叔自打有了微信,对申请添加的好友几乎是“来者不拒”。结果前不久因为添加了一个陌生人,养老金差点儿被骗走。(《北京晚报》)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和智能化的加快,老年人面对智能化现实,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数字鸿沟”现象。但人总是向往流行,总是希望跟上时代的潮流,希望拥抱“智能化”的老年人也越来越多。在家人、亲友乃至是老年大学、社区专题课堂等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成了能使用智能化手机一族。但与这种简单接触使用智能化手机等信息技术工具的实际相比,老年人在跨越“数字鸿沟”时仍然“步履蹒跚”,而且还有不少人学会智能手机后出现了“频频踩坑”的尴尬乃至是上当受骗的不堪。比如疫情期间就有不少老年人上了微信群、专家群以及“微友”的当,花钱购买毫无用处的防疫用品以及所谓的保健品,不少老年人更面临着各类骗子和骗局利用智能化手段的无声侵袭和觊觎,其中网购上当、保健品骗局、看房忽悠团、借助无偿体验推销假冒伪类产品等等,更是五花八门,让人无不为老年人的健康和安全以及权益保护捏一把汗。

  毋庸讳言,老年人会使用智能手机后频频”“踩坑”,结果无一不是对老年人的经济利益和健康权益造成巨大伤害,一些甚至还严重侵害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甚至出现了被骗上当后面临不堪而万念俱灰的悲剧。老年人跨过“数字鸿沟”后“踩坑”,这不仅反映出触网和用上智能手机后老年人安全防范意识的缺乏,更透露出目前抓紧给老年人补上信息安全课的重要和紧迫。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认识能力和理性思维水平都会面临下降,同时,智能环境下信息的爆炸泛滥以及现代化技术背景下各种信息改头换面的“逼真”效应,更容易让老年人产生新奇感、信服感、盲从感,如果此时骗子和骗局穿着信息化的外衣、带着关爱呵护的面具走进老年人,很多人都会猝不及防地“踩坑”上当。因此,当务之急,我们必须结合老年人的认知和思维实际,人性化地为其补上“智能安全课”。在这堂“课”上,家人、亲友、社区志愿者、公共宣传媒介、老年人关爱机构等等都是授课的主体,必须通过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摒除枯燥说教的简单,从正反两方面对老年人进行安全触网、预防骗局、认清智能化手段下的各类合成技术、把手机当做工具而非依赖和唯一等专题教育,让老年人也能擦亮慧眼,识别骗局,或者能采取科学的防范措施和沟通询问方法,多方面审视智能手机传递的信息,不至于跨过“数字鸿沟”又“踩坑”的尴尬和隐忧。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利用智能化手机专骗老年人,除了老年人群体辨别能力不强、打亲情牌容易受感染、容易被花言巧语和花里胡哨的信息技术手段忽悠成功等原因之外,深层次的原因也同样值得关注。那就是现在的老年人群体普遍缺乏亲情陪伴,存在“说话无人听”的交际困境以及特殊社会关系背景下的“孤独感”。孤独的人才喜欢不顾一切得交流、沟通、参与、分享,也更希望通过各种途径尝试能填补现实中类似于补偿亲情和感情空白的沟通。也正是在与家人、亲友感情交流和沟通越来越疏远越机械单调的氛围下,内心的孤独感才催生了不辨是非甘愿上当而参与“亲情牌忽悠团”和被“健康骗局”等诳得团团转的“踩坑”。因此,除了教育引导老年人补上“手机安全课”之外,我们更应该从关心慰藉老年人、关爱呵护长辈亲人的角度,多给老年人以亲情的陪伴、陪护和交流沟通,这样老年人遇到问题会和子女亲友而语,遇到是非难辨定会与亲友交流,既缓解了“孤独感”,又能在其乐融融的环境下认清“坑貌”,这样一来,还何存跨过“数字鸿沟”又临“踩坑”之畸呢!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