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标准答案”的教条束缚

http://www.scol.com.cn(2020-11-13 8:43:3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安子州
作者:安子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入户调查时,检查组问村民“每周能吃几次肉”,回答“一周一次”不合格,必须回答“想吃就吃”才算通过……近日,不少基层干部向半月谈记者吐槽,迎检时会碰到一些教条主义的考核方式和检查细则,为此他们要费尽心思琢磨上级心目中的“标准答案”,不仅消耗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还容易滋生“只看表面,不顾实效”的歪风,导致考核形式主义。

  为了应付上级的环境检查,干部要求每家每户门前的柴火垛必须整齐码放;为了完成上级部门设定的“不见一片落叶”的目标,用高压水枪打落树上的黄叶;为了防止检查过的矿井企业再出事,就安排检查组每次都去当地模范企业,把检查变成“回访”......由于一些考核内容刻板,基层干部只能对照“标准答案”硬着头皮干。

  只要对照上级部门的“标准答案”,检查就能“拿高分”,不仅滋生形式主义的不良风气,更严重的是掩盖了工作本身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僵化死板的考核会让基层在工作中只顾“面子”,不管“里子”,从而形成迎检“盆景”打造得相当“高产”,而面上“风景”却难尽人意。另一方面,不合常理、不接地气的检查考核会让基层无所适从,最后只得“另辟蹊径”,琢磨出一些令人咂舌的“对策”强行“对标”上级要求,导致最后结果与检查的初衷背道而驰。

  平心而论,上级的检查考核是必要的监督手段,有助于推进相关工作在基层落实。但如果检查考核的形式过于机械,会导致基层干部的精力用错了地方,也让考核检查严重变味走板。说到底,迎检“标准答案”实际上折射出上级部门在检查考核中的形式主义,不仅查不出问题,还让基层有苦难言。

  “解套”还须“设套人”。避免检查考核中的“标准答案”,首先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考核办法,少一点“拍脑袋”决策,让考核指挥棒更加科学严谨、实事求是。其次,要把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注重事中评价,不仅要“看做了什么”,更要“看解决了什么”。同时,要改进督查方式,多到现场看、多见具体事、多听群众说,从而了解基层真实情况。

  考核是把双刃剑,不偏离目标才会有好的效果。唯有打破“标准答案”的教条束缚,基层工作才能放下包袱,甩开膀子,迈开步子,才更有干劲。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