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手机“二次号”资源,莫让码号浪费破坏用户体验

http://www.scol.com.cn(2020-10-19 11:31:4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严奇
作者:严奇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老用户停用、弃用手机号后,号码由运营商收回,空置一段时间再次投放市场,供新用户选择,这被称为“二次放号”。运营商称码号资源循环使用有利于盘活通信资源,但却给新用户带来了各种问题。业内人士指出,“二次号”隐患多,相关制度和政策亟待完善。(《工人日报》10月19日)

  使用“二次号”有什么隐患呢?例如,新用户利用“二次号”注册社交、网购、购票等网络平台的新账号,却发现“二次号”原户主并没有注销账号,新用户必须清理原用户的信息,才能安全使用。例如,新用户利用“二次号”登录第三方支付平台,借原户主已实名账户参与借贷,或者因原户主借贷被催债等等。

  依据法律规定,注册网络平台账号需要实名登记,与手机号码绑定便成了主要的实现方式。据权威数据显示,截至去年7月,工信部已分配50.13亿个码号资源用于公众移动通信业务。而截止2020年6月,我国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9.31亿,占网民整体的99.0%,且逐年增长。

  若是一人用一号,号码似乎是够用的。可实际上,走进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且不说备用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个人使用的设备需要码号资源联通网络,平时一些公共的非个人使用的终端设施也需要码号资源。加之,5G时代的到来,势必加速互联网智能设备的普及。终端越来越多,新旧号冲突势无法避免,只是早晚问题罢了。

  对此,有观点认为破解“二次号”使用难题需要企业和运营商共同携手,加强数据互通。不过,根据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20年6月,我国国内市场上监测到的APP数量达359万款,常态化沟通的企业不是小数字。且在个人信息保护氛围日益加强的背景下,企业与运营商的数据互通恐怕也不会太顺利。

  当可利用的码号资源越来越少,“二次号”与“未用号”之间恐怕也会产生使用价格的分水岭,这对移动用户体验来说也不是好事。

  码号资源的开发与使用,归根结底还是“开源节流”的问题。我们一方面需要清除“二次号”遗留的冗余数据,另一方面还需要释放码号资源,并减少码号资源的使用。进一步看,试问互联网用户注册互联网账号,非得使用手机号码吗?我们或许应当开发其他实名认证方式,替代手机号码,用多元化的资源池,取代一元化的资源池。

  例如,借助IPv6,可以为每一个实名认证过的手机号及用户,赋予一个固定的长久的“认证代码”。无论常用手机号如何变动,用户都可以依托这个“认证代码”,配合正在使用的手机号,进行验证。网络企业则“认码不认号”,无论用户注销注册手机号,企业都可以通过运营商找到用户,将用户个人与用户行为直接关联起来,伴随运营商清号活动,提供销号服务。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高速发展,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码号资源恐怕将成为网络发展中,被激烈争夺重要资源。为了避免“二次号”被滥用,破坏互联网用户的生活体验。必须提前搭建好“上层建筑”,完善码号资源分配、使用、回收的制度体系。(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