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网评:突出三“治”,让黄河更好造福人民

http://www.scol.com.cn(2020-9-2 8:12:2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吴海霞
作者:吴海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会议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要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贯彻新发展理念,遵循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黄河流域是一个有机整体,治理黄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兼顾生态、生产、生活的协调,兼顾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推进综合治理,抓好系统治理,强化源头治理,促进全流域高水平保护、高标准治理、高质量发展。

  推进综合治理。“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流经九省区,其生态系统不可分割,必须奏响跨省区协作的“大合唱”。黄河治理不是一地一段一岸的事情,流域各省区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必须强化“一盘棋”意识,将黄河流域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协调解决跨区域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要坚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建立多层次多类型区域协同合作机制,防止“九龙治水”现象,达到五指同时发力的良好效果。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上游要以三江源、祁连山、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等为重点,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同时汾渭平原、河套灌区等粮食主产区要发展现代农业,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下游的黄河三角洲要做好保护工作,逐步恢复河口自然湿地,提高生物多样性。

  抓好系统治理。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而实现循环的自然链条。山水林田湖草沙,共同组成了黄河生态系统,必须坚持生态空间一体化保护和环境污染协同治理,达到“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统筹考虑黄河流域自然生态各要素以及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流域上下游,持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荒沙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生态工程,治沟与治坡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不断提升黄河流域水源涵养能力,全面发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加快旱作梯田、淤地坝等建设,加强湿地保护,建立黄河流域水环境保护生态补偿机制。要大力推进黄河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以节约用水扩大发展空间。要着眼长远减少黄河水旱灾害,加强科学研究,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应对各类灾害能力,确保黄河安澜。

  强化源头治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年来,黄河流域之所以得到有效保护,关键一点就是强化了源头治理,上游自然生态系统总体稳定向好。青海三江源是黄河的源头,被誉为“中华水塔”,经过有效保护,已成为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水源补给区。同时,在上游,四川若尔盖、宁夏沙坡头科学治沙,筑起的绿色屏障有效遏制腾格里、毛乌素、库布其沙漠扩展,也为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立下了大功。源头治理,功在上游,利在全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上游要以三江源、祁连山、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等为重点,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提升水源涵养能力。我们要按照这一重要指示精神,突出源头治理,强化“上游意识”,承担“上游责任”,以发挥和提升生态功能为核心,主动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