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收听收视率造假须双管齐下

http://www.scol.com.cn(2020-4-15 8:49:42)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吴睿鸫
作者:吴睿鸫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4月13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令第6号《广播电视行业统计管理规定》,强调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工作要依法统计,建立健全与行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标准和统计调查制度,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干扰、破坏广播电视主管部门依法开展的收视收听率(点击率)统计工作,不得制造虚假的收视收听率(点击率)。(4月14日《扬子晚报》)

  为了整治收视率长期“注水”的顽疾,广电总局从去年开始,就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先是,2019年底上线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样本覆盖了全国1.4亿有线电视、IPTV用户直播收视行为数据,加上数据清洗相关工作,这份收视率数据,堪称是目前国内最权威的收视数据。

  紧接着,为配合《广播电视行业统计管理规定》的发布,又下发通知,明确指出参与买卖收视率或参与收视率造假的机构,将不予换发《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并撤销其节目制作经营许可。

  纵观广电总局此次出台的《管理规定》,可谓是“史上最严格的公共政策”,比如,对出现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行为的,所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承担第一责任;再如,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干扰、破坏广播电视主管部门依法开展的收视收听率(点击率)统计工作等,这些硬核条款,无疑会让造假者心有余悸,不敢轻易胆大妄为。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收听收视率造假的背后,有巨大的利益链条和利益诱惑,要想让这项公共政策,真正落实生根,至少要做到双管齐下。

  一方面,对于收听收视率造假行为,要“零容忍”,及时亮出法律之剑。据业内人士则透露,目前全行业每年购买假收视率的成本高达40多亿元。再往外围扩散,收视率还直接影响到电视台的广告收入、主创人员的人气和身价、播出平台(电视台等)的品牌形象和市场估值,涉及的利益规模十分庞大。因此,顽疾需用重典,对于收听收视率造假行为,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发现一起,处理一起,让收听收视率“注水”案件,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在严格治理收视收听率造假的同时,还要弱化收听收视率指标,架构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早在2012年,广电总局便公布了《关于建立广播电视节目综合评价体系的指导意见(试行)》,提出对于广播电视节目,要进行以包括思想性、创新性、专业性、满意度、竞争力、融合力在内的品质评价为核心的综合评价。时间已过去了8载,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筹建,并未有太大进展。可以预见的是,倘若能够建立起更加多元、更具科学性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像增加网络端观看量的播放量和受众口碑的评价标准,就有望终结“收视收听率为王” 的不当崇拜。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