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同维度认知四川自贸试验区发展

http://www.scol.com.cn(2019-4-2 8:35:1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李琼会
作者:李琼会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4月1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岁”了。两年间,试验成效如何?数据和案例可作回答:中央赋予的159项改革试验任务实施率逾95%,形成超过400个实践案例,探索形成“首证通”行政审批改革、多式联运“一单制”等全国首创经验……要看清这片国家“试验田”的整体面貌,我们需要更深入、更多维度的观察——试验成果究竟处在怎样的水平?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又有哪些可供进一步探索的空间?(2019年4月1日四川日报)

  备受各界关注的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从挂牌成立至今整整两年。两年间,试验成效如何?记者采访了省内外专家和一线实践者,从四个维度去盘点四川自贸试验区过去两年,去认知它在四川乃至全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进程中踏出的足迹。在笔者看来,不同维度见证了四川自贸区这一国家“试验田”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让我们从不同维度对这两年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变化有新的认知。

  横向,看全国。根据第三方发布的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成都区域在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中排名第1,川南临港片区排名第9。四川是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之一。截至目前,中央赋予的159项改革试验任务实施率逾95%,形成超过400个实践案例,其中49项案例上报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两年间,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探索制度创新,形成了“首证通”行政审批改革、“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知识产权案件快审机制”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制度创新案例。两年间,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改善营商环境,下放两批142项省级管理权限到四川自贸试验区各片区,推出“43证合一”。两年间,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改革创新,多维度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坚持向最高标准看齐,改革红利得到释放。

  纵向,看发展。两年间围绕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做了不少“从零到一”的探索。四川是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先行区,素有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文化传统。四川自贸试验区自挂牌成立以来,承担着联动推进核心制度创新、率先复制推广改革经验、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协同建设对外开放平台、构建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构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等重点任务,在贯彻落实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和全面开放合作战略发挥着引领带动示范作用,在通道建设、“新规则”确立等方面实现“从零到一”的探索,彰显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取得成效,从根本上改变内陆区位劣势,激活了四川发展活力。

  回头,看结果。逾400个实践案例多数为“小切口、低风险、大成效”,有利于为后续改革打好基础。改革的成效既要看当前,更要看长远。衡量改革的成效最终要用时间来检验。回头看这两年,四川自贸试验区共形成超过400个实践案例,从时间维度上看,这些案例试验都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绝大多数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小切口、低风险、大成效,能收到立竿见影之效。正如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助理史欣向说的“试验总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严控风险前提下,从相对有把握的领域入手,有利于为后续改革打好基础,同时也有利于社会保持一个良好的预期”。

  向前,看未来。自贸试验正逐步走进“深水区” 如何应对?专家给出3个“锦囊”。目前,四川自贸试验正逐步走进“深水区”,如何让四川自贸试验区为全面提供更多可复制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还需要围绕“敢不敢”“能不能”“顺不顺”,加快建立科学的容错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差异化政策,对下加大赋权放权力度,加强四川自贸试验区涉及行政区域和部门的统筹协调,建立新的集成攻坚机制,这都为四川自贸试验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总之,从不同维度让我们对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有一个更新的认知。回首这两年,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喜可贺,正在加速成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将突出内陆特色,对标国际最高标准,践行新发展理念,闯出一条内陆自贸试验区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新路。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