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方法摆好四川龙门阵 

http://www.scol.com.cn(2016-8-18 8:16:52)  四川日报  编辑:周帆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高云君
作者:高云君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8月初,“百部看四川——微视工程”《我的重生偶人》《法国小鲜肉与四川老火锅》等最新一批作品上线。大半年来,我省已连续推出8批次近50部这样的作品,内容涵盖四川历史传承、社会变迁、人文资源、自然景观。截至目前,仅在移动终端的点击率就已突破4000万次。日前《人民日报》报道称,这些作品让立体、丰满的四川形象走进了人们心里。“百部看四川——微视工程”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吸引了万千受众的目光,更在于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运用新媒体手段传播优秀文化、展示四川形象、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有价值的探索。

  据统计,我国移动智能终端整体规模已达12.8亿台,手机已是国人获取资讯的“第一通道”。移动互联网以“连接一切”的方式重构社会的同时,重构了市场、颠覆了旧有的传播形态。当“人人都是传播者”时,传统媒体面临“渠道失灵”和“渠道中断”的窘境和危机就是一种必然。面对传播格局千年未有的大变革,如何更好地肩负起“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使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

  说到底,传播的过程,不过是将有价值的内容有效地传递给读者的过程。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的生产者与传播者高度多元,信息从四面八方汹涌而来。要想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脱颖而出,内容依然为王。甚至可以说,当今内容的竞争比传统媒体时代还要激烈。要吸引更多粉丝,俘获更多受众,创建自己独特的内容显得更为迫切。“百部看四川”系列作品,深入发掘体现四川独特品质的题材,透过四川人或生活在四川的外省人、外国人,讲四川事,表四川情,既聚焦传统文化,也反映发展新貌。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展示巴蜀传统文化在五光十色的现代生活中的旺盛活力,以全新的视角呈现当代四川文化多姿多彩的创造魅力,自然会对受众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酒好也怕巷子深。一种文化能否发扬光大,既取决于文化本身的内在张力,也取决于它能否被广泛传播。新媒体不仅颠覆了传统的传播方式,也颠覆传统的传播思维,给传统文化传播带来严峻的挑战。顺势而为,方能立于潮头。移动传媒正成为传播的主要通道,适应新的传播模式下新的大众接受心理、行为状态和习惯,方是上上之选。“百部看四川”在传播体裁上选择精短的“微视频”,在创作方式上激励公众广泛参与、择优发布,正是考虑到这一时代人们碎片化的观赏习惯与热衷主动介入的心理。在渠道推广上,采取几近无缝衔接的全面覆盖,在腾讯视频开设V+频道外,在乐视、爱奇艺、优酷、搜狐、PPTV、暴风影音等各大门户视频网站开辟专区,并开通微信公众号等,上线作品同时在全省的户外大屏、地铁、机场等公共场所滚动播出。优质内容因此得到尽可能广泛的传播,广泛的影响由此形成。

  从口耳相传到竹简帛书,再到雕版印刷和报纸、广播电视的出现,人类过往的播史,基本上是垄断在少数人手中。舆论大体由新闻塑造,而新闻总由媒体书写。现在而今眼目下,人人都有麦克风。众声喧哗之中,传播效果如何,既要看你怎样讲好你的故事,更要看你如何吸引公众的参与,让更多的人一起和你分享这个故事。正因如此,“百部看四川——微视工程”此番探索的意义就显得尤为深广。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