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的“小”节省不得

http://www.scol.com.cn(2016-8-3 8:04:00)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付尹
作者:付尹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这两天打开网页,总会看到这么类型的标题:《脱贫奔康,下一盘产业大“棋”》、《广安区乡风文明与脱贫奔康“携手并进”》、《 "励志自强 脱贫奔康"文化扶贫主题巡演走进广元》、《“两学一做”助推脱贫奔康步伐》……其中“脱贫奔康”特别刺眼。

  越来越多的媒体、文件、讲话、文章出现了“脱贫奔康”一说。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时代背景下,其实不难理解,那就是“脱贫奔小康”的缩写或简化。把“小康”简化成“康”,妥不妥?这就值得商榷了。

  “康”,按照2012年出版的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健康,二是指富足。而对“小康”是这样解释的:指家庭经济状况可以维持中等水平生活,如家道小康、小康人家等。也就是说,“康”与“小康”是有区别的,要准确理解“康”的意思,就离不开语境。“脱贫奔康”的“康”,与“贫”相对,就应该理解为富足之义。而“富足”之义比较广泛,有“小康”之说,让“康”就有了层次,有了标准。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有一个报社的记者在“小康”的基础上,提出了“奔大康”之说,并作为一篇新闻的标题送到了编辑面前,让编辑们一阵好笑。现在想来,要区别“康”与“小康”应该怎么正确使用,还真得夸夸那个记者的远见卓识。

  建设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最早提出的:“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党的十六大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具体就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小康”是有特定的内涵与标准的。上个世纪末,中国实现了邓小平同志规划的目标,达到了总体小康水平。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在总体小康基础上又有了长足发展。当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小康”将会成为历史,“中康”、“大康”等实现更高社会富足目标将会被提出来,成为新的奋斗目标。

  “脱贫奔小康”简化成“脱贫奔康”,会让党在一定时间内提出的奋斗目标混淆不清,对脱贫的标准也会造成理论上的混乱。从汉语言的语法要求来讲,“脱贫奔康”属于生造词,属于典型的用词不当,不利于语言的纯洁性维护。

  少一个“小” 字,既可以节约讲话的时间,读来还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同时,还能做到文字形式整齐划一,因而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殊不知,节约了“小”字,失去了“大义”,混淆了政策概念,抹黑了大政方针。一些文章,一些讲话稿,多写一个字也觉得是负担,应该减省的不减省,不应该减省的偏要去减省,弄巧成绌。这样一来,上行下效,谎言重复三遍也就成了真理。很多谬误得以延续,就是这样来的。

  “康”因为有了“小康”,就有了层次,既不能张冠李戴,又不能望文生义。当下的奋斗目标就是在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不能简单用一个“康”来代替。从与时俱进的角度来看,小康后的“康”还大有用处,此时用尽了“康”之义,就怕到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来一个怪怪的词不达义的生造词、新造词,祖国的语言文字就会再次蒙羞。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