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残缺的道德定制“残疾车”又何妨?

http://www.scol.com.cn(2015-10-15 7:49:36)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知风
作者:知风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文明乘坐地铁,拒绝车厢“二郎腿”——杭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杭州发布”10月12日发出的这一倡议引起讨论,不少网友表示赞同,认为在公共场合翘“二郎腿”既影响通行又不雅观;也有网友吐槽:难道坐地铁的姿势也要管?(10月14日澎湃新闻网)  

  自从老人跌倒扶不扶成了问题后,假如以此类推,就很难说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哪天就成了问题。近日,广州市通过了《广州市拾遗物品管理规定》,其中规定,处理无人认领的物品后,公安部门按拾获财物价值10%的金额对拾得人给予奖励。此举引发舆论热议,大多数意见认为这“何尝不可”,甚至“值得推广”,也有人认为这是因为“道德沦丧”。  

  其实,这两种意见都有一定道理,无非是前者着眼于现实,后者还坚守在道德制高点上。这就使得杭州的文明乘坐地铁,拒绝车厢“二郎腿”,同样在既觉得很实用的情况下,又显得多此一举。  

  这有点像送给健康人一辆残疾车一样,不但不受欢迎,而且会生气。然而,除了健康人还有残疾人,残疾车对于有疾患不能正常行走的人来说,无疑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在生理范畴的美中不足,而在心理层面同样存是参差不齐的。别看有些人长的身高马大,一顿可以吃几碗饭,但在智商和情商上却发育不良。或许赚钱倒是成全上万的,但对基本的做人道德、社会公德却一无所知。那么,某些在心智健全的人看起来是多此一举的法律法规,对这些人来说,就像是量身定制的“残疾车”。  

  虽然,这样的比喻有点不地道,但也没必要把道德现状看的过高。咱先不说那些突破了道德底线的不堪现象,就是作为道德楷模加以宣传弘扬的事迹,其真实的高度大多也不过如此。不说别的,现在如果有人把不是自己撞倒的老人扶起来并送到医院,已经不比“上刀山下火海”逊色了;如果出租车司机把乘客遗忘的财物物归原主,简直就和舍己救人差不多了。如果回到道德底线上,这些事就如做好事的当事人常说的“这是应该做的”。  

  然而,在现实中,这些事确实成了了不起的先进事迹。这并非舆论对此的夸夸其谈,而是这些本来都觉得“应该做的事”,现在已经“物以稀为贵”了。除了极少数对法律法规置若罔闻的不法之徒,不少人也已经退守到道德底线上,一句既准确又时髦发话就是“法无禁止即为可”。本来,在法律底线之上,还有维系社会秩序的公序良俗,但当社会道德滑坡,诚信式微,许多早已约定俗成的个人道德,社会公德,都在极端的个人利益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在这种情况下,“移动”法律或道德的底线,就是增补或细化相关的法律法规。  

  说起来,法律法规是文明社会的产物,但随着物质文明的大幅度提高,法律法规却反过来为精神文明的倒退而操心,比如拾金不昧本来连小孩子都知道的,并以此为荣耀,现在却需要通过奖励来激励;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本来都是属于家教的,到了现代化的地铁车厢里,却需要政府来倡议,这不得不的说是一种社会悲哀。  

  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当道德“发育不良”,相关的法律法规只能为其“量身定制”,那么,给残缺的道德定制“残疾车”又何妨?不过,与此同时,对于道德“发育不良”的发病率和传播性,找出其中的原因并加以纠正才是关键。(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