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创新驱动推动四川跨越提升

http://www.scol.com.cn(2013-5-29 8:11:07)  四川日报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盛毅
作者:盛毅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我省已进入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过渡的发展阶段,在继续发挥要素驱动的同时,逐步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既可以缩短过渡的时间赢得先机和主动权,也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必须增强跨越提升驱动力的要求。

  目前,许多省市区都在按照中央要求并结合自身实际,提出落实创新驱动的举措。东部省市普遍将创新驱动放在推进发展的首位。上海、江苏明确将创新驱动作为发展战略之一甚至作为主线,其他省市也将创新驱动放在战略层面和作为主要目标任务去推进。中西部省市区虽然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但也日益重视创新驱动的重要作用。一些省市区或者提出要“更加突出创新驱动”,“以创新促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创新驱动的轨道”的总体要求,或者提出“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在发展动力上实现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的任务,或者要“坚持创新驱动取向”的原则。

  我省已进入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过渡的发展阶段,在继续发挥要素驱动的同时,逐步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既可以缩短过渡的时间赢得先机和主动权,也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必须增强跨越提升驱动力的要求。为此,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转型发展、跨越提升新动力,加快推动我省发展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我省之所以率先在中西部地区提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一方面是因为许多地区和产业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加载创新驱动引擎的时机开始成熟,着眼于形成持续发展动力,需要先行一步。同时,我省的创新资源丰富,可以推进创新的领域很多,在中西部多个经济区迅速崛起的竞争格局下,立足于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和构建竞争新优势,加大向创新要“红利”的力度,也需要超前部署。另一方面是我省在经历西部大开发特别是近几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部分要素、重要资源和环境容量的制约开始显现,出现了继续扩大资金投入规模难、大量增加资源能源保障难、努力保持生态环境良好难等矛盾,若要依赖以传统要素投入为主推进经济快速发展并全面实现“两个跨越”,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充分利用现有要素驱动形成的基础和发展惯性,加快培育创新驱动力,增强转型发展和跨越提升推动力;必须紧紧抓住中央鼓励和引导产业向西部转移之机,迅速集聚创新要素,构建竞争新优势和发展新格局。我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就是要在更大力度和更广范围内加大对我省优势明显且潜力很大的科技、人才和劳动力的利用,加大对体制机制的改革和社会管理的创新,加大对已经形成多门类和规模化的产业进行跨区域、跨行业优化配置的力度,率先在各个领域尤其是许多具有优势的领域中充分释放创新驱动发展的活力,尽快形成强劲的创新动力。

  我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要根据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以及内外约束条件的变化,注重抓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大力推进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确保开好头和布好局,争取尽快形成突破之势。我们认为当前重点可以放在三个方面:

  一是积极营造创新氛围,培育创新文化,鼓励创新和包容不足,形成创新的良好环境。尤其是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社会管理创新等领域,我们当前普遍面临的问题是要么阻力很大需要攻坚,要么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需要探索,要么没有相应配套需要承受孤军奋进风险。如果人们能用赞赏、鼓励和包容的心态去对待,就会给创新探索者更大勇气,就会推动更多的人进入到创新行列。要通过厚植创新文化土壤,来防止出现类似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二是大力推进科技和体制创新,充分挖掘潜在优势,推出一批重大成果并实现向产业的转化,形成强大和持续的创新动力。我省虽然是科研资源大省,但没有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强省,目前普遍存在着的资源分散、导向偏离、成果闲置、产业技术领域创新能力比较薄弱等问题远没有解决,其根本原因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很多方面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加快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产业创新牵引升级、区域创新发展示范、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等四大创新工程,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需要进行全方位改革创新。尤其是探索大量国防科技单位如何与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大量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如何加强与产业发展的密切联系,大量的科技人才如何更多地进入企业发挥作用,有限的科技资金如何更好地用在关键领域,应当成为重点。同时,在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所有制结构、投资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的情况下,如何破除和削弱传统体制制约,如何形成与之相适应的体制和机制,如何破解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是需要加大攻坚力度的领域。

  三是主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建立群众广泛参与的各种组织,构建分层次化解矛盾的机制,形成促进发展的稳定社会基础。经济的转型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多发期,传统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方法,已经不能很好适应。尤其是我省人口多、地域广、流动性强、区域城乡差距大,社会矛盾表现形式更加复杂,利益诉求产生方式更加多样,而现实社会的诸多“快变量”与传统管理方式“慢变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构建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的社会管理体系,也需要加快探索。(作者系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