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舍变会所,金庸先生情何以堪

http://www.scol.com.cn(2012-5-31 3:39:1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严建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关东客
作者:关东客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1996年,金庸先生将自己耗资千万建成的西子湖畔“云松书舍”捐赠给杭州市人民政府。但时过多年,记者近日接到投诉,反映云松书舍已经改为高档会所。主楼“松风明月楼”楼上楼下每天中午和晚上各设两席,最低消费每人500元起,加上酒水,每餐动辄上万元。这里很多菜名都和金庸武侠小说有关,如黄蓉戏七公等。喝茶,是100元一位。

  文人总是有些侠肝义胆的,尤其是像金庸这样充满了侠气的文人。自己耗资千万辛辛苦苦建起来的“云松书舍”,竟然捐赠给当地政府,这种气魄和情怀是多么令人钦佩。如果笔者没有猜错,金庸先生捐赠“云松书舍”的初衷肯定是希望这里成为文人云集,吟诗作赋的文化场所,正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有白丁”。可令人遗憾的是,好端端的一座书舍竟然变成了会所,而且是高档会所,不但背离了金庸先生的初衷,而且使这一文化之地充满了酒肉臭味。

  名为“书舍”,实为“会所”,这是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欺上瞒下,鸡飞狗跳之举。当然对于那些达官贵人而言,这样的“隐蔽之地”自然是他们所期待的,更何况还有金庸先生的气息在此。越没文化的人越爱装的有文化,而变身之后的“云松书舍”则满足了这些人的精神和物质需求,要文化有文化,要物质有物质。

  一棵好白菜就这样被猪给拱掉了,这样的事情其实并非孤例。经本来都是好经,可难免会碰到一些曲解的方丈,一群歪嘴的和尚。“书舍”为什么会变成“会所”?这说明了什么?书舍的清冷与会所的火热不正是我们当今社会的写照吗?如果将书舍视为精神,会所视为物质,我们不恰恰生活在一个精神贫瘠物质丰富的时代吗?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不得不佩服那个首先将“书舍”变身“会所”的人了,因为他的商业眼光实在是太独到了。可这是金庸先生所希望的吗?是公众所期望的吗?

  其实类似于“云松书舍”这样“会所”,我们看到的还少吗?只不过有的变成了酒店,有的变成了旅游景点,有的变成了私人领地。我们究竟有多少文化圣地变成了铜臭之地?有多少清净之地变成了鲍鱼之肆?“云松书舍”作为一现代建筑,既非文物又非古迹,只是因金庸先生之名而为公众所知,遭遇这样的命运自然也就不难理解了。

  我们或许还没有修炼到金庸那样的大侠境界,所以我们依然习惯于物质的享受而不是精神的修炼。一所宅子,可以是书舍,也可以是高级会所,但不能两者都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精神与物质也不可能比翼齐飞。“云松书舍”其实只是属于金庸先生的私人领地,我们所习惯的是高级会所。金庸先生也喝酒,可人家喝出来的是文化。我们也喝酒,我们却是喝多就吐。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